癡呆是全球范圍內第五大死因,每年可導致約240萬人死亡。由于缺乏有效“治愈”措施,通過控制可改變風險因素(如高血壓)來預防癡呆的發生非常重要。但目前通過降低血壓作為高血壓患者癡呆一級預防措施的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仍然匱乏。
近日,《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發表中國農村高血壓控制項目Ⅲ期(CRHCP-3)研究結果,表明在高血壓患者中,采用以血壓<130/80 mmHg為目標的降壓策略治療48個月,可將高血壓患者罹患癡呆風險降低15%,認知障礙降風險低16%。文章建議廣泛推廣這種行之有效的癡呆預防策略,以減輕全球范圍內癡呆疾病負擔。該研究通訊作者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孫英賢教授,以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何江教授。藥明康德團隊特邀孫英賢教授深度解讀該研究。
截圖來源:
Nature Medicine
專家解讀
藥明康德團隊:目前關于降低高血壓患者預防癡呆或認知障礙的最佳血壓控制目標,臨床是如何看待的?
孫英賢教授:目前,臨床尚未對高血壓患者預防癡呆或認知障礙的最佳血壓控制目標達成共識。SPRINT-MIND研究證實強化降壓可以顯著降低輕度認知障礙(MCI),但未能顯著降低癡呆發生。因為癡呆多發于老年人,常合并心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合并癥,未來這些特殊人群最佳的降壓目標值需要更深入研究。
藥明康德團隊:本次研究中結果對于癡呆預防和管理有何參考價值?
孫英賢教授:在當前癡呆治療缺乏有效“治愈”措施的大背景下,通過減少癡呆風險因素(如降低血壓)來預防癡呆,是公共衛生管理中首先需要考慮的事項。積極控制血壓水平,既可達到降低因高血壓引起的血管損害,又有助于降低認知功能損傷風險。
藥明康德團隊:在血壓與癡呆的關聯方面,您團隊未來有哪些研究計劃?
孫英賢教授:未來我們團隊計劃對CRHCP的原始數據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比較和總結其他關于血壓和癡呆癥的研究發現,探索更精準化的癡呆預防方案。
研究簡介
CRHCP是一項整群隨機對照研究,系列研究結局包括血壓、心血管事件和癡呆。研究共納入326個村莊的33995名高血壓患者,并以村莊為單位隨機分組,其中163個村莊(17407人)被分配至干預組,163個村莊(16588人)被分配至對照組。
干預組的鄉村醫生在初級醫師培訓下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提供降壓藥物,以及根據指南建議調整用藥劑量,并協助患者監測血壓,旨在通過簡單的階梯式降壓策略,達到<130/80 mmHg的降壓目標。對照組的鄉村醫生僅接受標準血壓測量方面的培訓,患者在常規醫療機構中接受鄉村醫生或初級醫生的血壓管理。除血壓管理之外,兩組患者接受到的醫療保健策略均相似。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8個月時,干預組血壓自基線的157.0/87.9 mmHg降低至127.6/72.6 mmHg,對照組血壓自基線的155.4/87.2 mmHg降低至147.7/81.0 mmHg。干預組血壓降幅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收縮壓降幅多降低了22.0 mmHg,舒張壓降幅多降低了9.3 mmHg(均
P<0.0001)。
▲隨訪期間,干預組(紫色)和對照組(橙色)收縮壓變化趨勢(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治療48個月時,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有67.7%和15%的患者達到<130/80 mmHg的降壓目標。此外,干預組患者自我報告的服藥依從性也明顯高于對照組(88%
vs.66.4%)。
干預組和對照組全因癡呆發生率分別為4.59%和5.40%,相比于對照組,干預組發生全因癡呆風險降低了15%(RR=0.85,95%CI:0.76~0.95,
P=0.0035)。
在非癡呆性認知功能損害、全因死亡率等次要結局指標方面,干預組仍優于對照組:
▲兩組次要結局指標對比(內容來源:參考文獻[1];圖表制作:藥明康德團隊)
安全性方面,4年隨訪期間,干預組發生嚴重不良事件頻率較對照組更低(RR:0.94,95%CI:0.91~0.98,
P=0.0006)。
論文指出,該研究是證實降壓與全因癡呆減少相關的最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之一。研究結果表明,降壓可使全因癡呆和認知功能障礙風險分別降低15%和16%。未來有必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以了解降壓對癡呆和非癡呆性認知功能損害的潛在保護作用機制。
專家簡介
孫英賢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主任;中國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內科學科帶頭人。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師協會內科醫師分會會長等。擔任
Asian Heart Journal主編,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SCI收錄)、《中華高血壓雜志》雜志副主編。
Nature Medicin
e官網閱讀完整論文。
歡迎投稿:學術成果、前沿進展、臨床干貨等主題均可,。
參考資料
[1] He, J., Zhao, C., Zhong, S. et al.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all-cause dementia in people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n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616-8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學新視點」微信公眾號留言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