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科學報告》發表重大研究,印度西部發現遠古巨蛇"婆蘇吉蛇"(Vasuki Indicus)化石,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其驚人體長或達15米,超過了霸王龍!這一發現不僅重塑了我們對史前巨型爬行動物的認知,更為研究地球氣候變化與生物進化提供了關鍵依據。
這個畫面可能讓你膽戰心驚:當你漫步在森林小徑時,突然遇到一條長度相當于一輛校車、直徑比一個成年人還粗的巨蛇——這就是4000多萬年前在印度西部沼澤地帶游弋的"婆蘇吉"的真實寫照。
驚世發現:煤礦中的遠古秘密
事情的起因平淡無奇。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帕南德羅地區的一次常規褐煤礦開采中,工人們意外發現了一組奇特的化石。當印度理工學院魯爾基分校的古生物學家德巴吉特·達塔(Debajit Datta)博士團隊趕到現場時,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初我們以為是某種大型魚類或鱷魚的脊椎,"達塔回憶說,"但進一步清理后,這些化石的特征明確指向了一條巨型蛇類,而且其尺寸遠超我們的預期。"
研究團隊最終挖掘出27塊脊椎骨,其中最大的一塊寬達11厘米,這意味著蛇身直徑可能達到44厘米!通過對比現代蟒蛇和蚺蛇的解剖結構,科學家推測"婆蘇吉"的長度在驚人的11至15米之間,體重約一噸。
"婆蘇吉"與"泰坦巨蟒":巨蛇的對決
在"婆蘇吉"之前,古生物學界公認的"史上最大蛇類"稱號歸屬于2009年發現于哥倫比亞煤礦的"泰坦巨蟒"(Titanoboa),后者長約13米,重超過一噸。研究共同作者、魯爾基教授蘇尼爾·巴杰帕伊(Sunil Bajpai)表示:"'婆蘇吉'的估計體長與'泰坦巨蟒'相當,雖然'泰坦巨蟒'的脊椎骨略大,但目前我們無法確定'婆蘇吉'是比'泰坦巨蟒'更粗壯還是更纖細。"
相比之下,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亞洲網紋蟒,最長也不過10米。而我們熟悉的霸王龍,從鼻尖到尾尖的長度通常在12米左右。這意味著如果"婆蘇吉"果真達到15米,那它竟然比史前陸地霸主還要長!
溫和的巨人:遠古沼澤中的頂級掠食者
盡管體型巨大,"婆蘇吉"卻可能是一位"溫和的巨人"。達塔描述道:"考慮到它的龐大體型,'婆蘇吉'應該是一種緩慢移動的伏擊捕食者,像現代蟒蛇和蚺蛇一樣通過絞殺捕獲獵物。這條蛇生活在當時全球溫度比今天高得多的時期,棲息在靠近海岸的沼澤地帶。"
"它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懶洋洋地盤成一團,像一座小山丘一樣休息,或者像一列永無止境的火車般慢悠悠地穿過沼澤。"
根據同一地點發現的其他化石,包括鱷魚、龜類、魚類以及兩種原始鯨魚(kutchicetus和Andrewsiphius),研究者推測"婆蘇吉"可能以鱷魚類動物為食。
遠古氣候變化的活化石
"婆蘇吉"屬于已滅絕的madtsoiidae蛇科,這個家族約在9800萬年前出現,直到大約1.2萬年前才徹底消失。巴杰帕伊教授指出,在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碰撞約5000萬年后,這些蛇類從印度擴散至南部歐亞大陸和北非地區。
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古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更為研究古氣候與生物進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婆蘇吉"生活的時代,全球氣溫明顯高于現在,這或許解釋了為何這些巨型蛇類能夠繁榮發展——變溫動物在溫暖環境中能夠維持更高的新陳代謝率,從而支持更大的體型。
當我們驚嘆于這條史前巨蛇時,也不禁思考: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今天,自然界會不會再次孕育出類似的巨型生物?這個問題,留給時間來回答。
參考文獻:
Datta, D., Bajpai, S. Largest known madtsoiid snake from warm Eocene period of India suggests intercontinental Gondwana dispersal. Sci Rep 14, 8054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5837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