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特朗普政府因哈佛大學拒絕調整管理政策,凍結其22億美元聯邦撥款,這一舉措引發美國科研界震動。隨著美國科研環境持續惡化,法國總統馬克龍迅速出招,通過政策組合拳吸引國際人才,一場全球科研格局的重塑正在悄然上演。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對科研領域的打壓呈現出全方位、深層次的特點。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聯邦撥款被撤銷,康奈爾大學等多所高校面臨資金凍結。更嚴重的是,這種打擊已經滲透到科研自由的核心層面,聯邦政府要求高校調整招生政策、審查師生言論,甚至直接干預課程設置。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1900余名專家聯名發出警告,稱特朗普政府正在對美國科學事業進行“全面攻擊”。
特朗普資料圖
科研經費的縮減和政策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美國科研人才加速外流。《自然》雜志3月底的調查顯示,在1600多名受訪科研人員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正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成為首選目的地。自然職場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科研人員的海外職位申請數量同比增長32%,3月單月的海外職位瀏覽量更是激增68%。
面對美國自毀長城的舉動,馬克龍政府迅速行動,打出一套吸引人才的“組合拳”。4月18日正式上線的“選擇法國科研”平臺,為國際科研人員提供從落戶到資金支持的全方位服務。該平臺隸屬于“法國2030”國家投資計劃,每個科研項目除了能獲得院校和地方政府的資金外,還可申請最高50%的額外資助。
馬克龍資料圖
法國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資金支持上,更在于對科研自由的尊重。艾克斯-馬賽大學啟動的“科學安全之地”項目,專門為受美國政策影響的科研人員提供1500萬歐元資助,覆蓋氣候科學等前沿領域。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貝勒卡伊德透露,她每天都會收到來自美國的求職申請,其中不乏頂尖科學家。這種主動出擊的策略,讓法國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搶占先機。
美國科研人才的外流,正在引發連鎖反應。歐盟的“地平線計劃”被重新定位為美國科研流亡者的集結地,德國、荷蘭等國家也在暗中加碼。澳大利亞科學院4月17日宣布啟動全新人才引進項目,試圖吸引頂尖人才扎根南半球。就連烏克蘭基輔經濟學院也向美國學者發出邀請,被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為“比美國更安全的學術之地”。
美國資料圖
這場人才流動的背后,是全球科研主導權的爭奪。過去半個世紀,美國憑借雄厚的資金和開放的環境,建立起全球科研霸權。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正在瓦解這些優勢,科研機構預算削減、設備進口成本上升、學術自由受限,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讓美國逐漸失去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反觀法國,通過簡化簽證流程、擴展研究崗位、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正在將自身打造成新的科研高地。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20世紀三四十年代,納粹對科學的壓制導致德國人才大量流失,最終成就了美國的科研崛起。如今,當美國重蹈覆轍,馬克龍正扮演著當年羅斯福的角色,為全球科研人員打開大門。這場人才再分配的趨勢,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創新格局。如果美國繼續將科學政治化,或許真的會從科研燈塔淪為自我放逐的孤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