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一聲輕微的嘆息;不怕,一句溫柔的安慰。
2017年,一部名為《哎喲,不怕》的話劇在上海、北京連演22場,打動了萬千觀眾。
這部由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與解放日報社共同推出的話劇,是我國首部由癌癥患者自編自導自演的療愈戲劇。
今年5月,話劇《哎喲,不怕》2.0版即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將為讀者贈送限量公益票。(成功報名后,1位用戶可領2張贈票,先到先得。演出開始前,憑報名時預留的手機號在門口領取演出票。)
演出時間:2025年5月8日19:15
演出地點:星臨天下劇場(四川北路939號濱港商業中心5樓)
35年前,《解放日報》刊發的一篇長篇報道《上海,有家癌癥康復“俱樂部”》,標志著全國首創的癌癥患者自救互助組織——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正式成立。
2014年,由解放日報社開辦的一個名為“哎喲不怕”的微信公眾號上線了。“哎喲不怕”,諧音“癌友不怕”,是當時全國唯一由權威媒體打造、以普及抗癌知識為主的微信公眾號。“哎喲不怕”連續推送的64篇《周佩日記》打動了許多讀者。
周佩是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副會長,1989年,39歲的她被發現患上晚期胃癌,醫生預言她活不過1年,但她奇跡般地堅持了25年,在擔任上海市癌癥康復學校校長期間,幫助了無數癌友重拾活下去的信心。
2014年,周佩癌癥復發了,她在病床上忍痛寫下的64篇《周佩日記》,至今仍鼓舞著許多讀者。在話劇《哎喲,不怕》中,周佩化身佩蓮,傳遞愛與希望。
2017年10月,話劇《哎喲,不怕》在上海上演,感動了許多觀眾。
2025年,在周佩離世十周年之際,她的故事將被重新搬上話劇《哎喲,不怕》2.0版的舞臺。為此,上海市康復俱樂部與解放日報社早在一年半前就開始精心策劃。
在上一版中,《哎喲,不怕》帶領觀眾感受了“戲劇療愈”的力量——演戲也能治病。在2.0版中,觀眾將見證“藝術療愈”對癌癥患者身心狀態的改變。
近年來,隨著治療理念的更新、患者總體生存率的逐步提高,很多癌癥患者不再“談癌色變“,他們更害怕的,是患病后與社會的脫節、自身價值的喪失。“我們在上一版中所提出的“不怕”的內涵,在2.0版中將有新的延伸。”話劇的出品人之一、上海市癌癥患者俱樂部會長、該劇演員之一王文平說。
癌癥患者最怕什么、最缺什么?《哎喲,不怕》2.0版導演周愷對此深有感觸。2017年,他擔任了《哎喲,不怕》的制作人,4年前他從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的一名志愿者,成了會員。身患5種癌癥——前列腺骨轉移、腸癌肝轉移、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他,這幾個月來帶領《哎喲,不怕》的演員們夜以繼日地磨戲。“醫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癌友們缺的是好的心態。這部戲想帶給大家的,就是直面坎坷、微笑前行的勇氣。”周愷說。
8年前,一群癌癥患者在《哎喲,不怕》的舞臺上演繹著生命的故事,在笑與淚中,傳遞愛與希望。這8年來,他們的人生因這部話劇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改變。在2.0版中,他們將以自己對生命的新感悟,繼續演繹“不怕”的故事。
而一些新角色的加入,則將向觀眾講述“負二代”如何面對人生、夫妻癌如何攜手渡難關、22歲怎樣對三陰乳腺癌說“不怕”的勵志故事。
原標題:《癌癥患者自編自導自演的療愈戲劇,請你來看》
欄目主編:周文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俊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