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點
2025.04.25
①中國平安擬發行不超500億元人民幣債券融資工具
②湖南省政府與太保集團舉行工作會談
③眾安在線2024年新能源車險業務同比增長188.4%
④個人養老金產品破千只:保險、基金擴容領跑
⑤金融監管總局:進一步提升萬能險保障水平,禁止保險公司開發五年期以下的萬能險
今日公司
1、中國人壽助力首單數據中心持有型不動產ABS掛牌上市
4月24日,“中信證券-萬國數據2025年第1期數據中心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可持續掛鉤)”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總募集規模16.092億元。國壽集團旗下專業另類投資平臺國壽投資擔任本次產品的總協調人及投融資顧問。未來,中國人壽將以此次ABS發行為契機,持續探索金融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在人工智能時代引領我國數據中心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中國人壽)
2、中國平安擬發行不超500億元人民幣債券融資工具
4月24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為了滿足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需求,擬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債務融資,在境內一次或分多次發行本金不超(含)500 億元人民幣債券融資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資本補充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及其他監管機構許可發行的境內人民幣債券融資工具。前述境內債券融資工具不包含可轉換債券。(金融一線)
3、太平人壽與中國火箭簽約,保險賦能科技強國建設
4月24日,正值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太平人壽與中國火箭舉行品牌聯名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品牌、航天科普、風險保障等方面深化合作,以實際行動傳承“科學報國”精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與民生福祉。(澎湃新聞)
4、湖南省政府與太保集團舉行工作會談
近日,湖南省政府與太保集團舉行工作會談,副省長王俊壽、太保集團董事長傅帆出席。王俊壽表示,希望太保集團充分發揮保險業務全牌照優勢,結合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圍繞養老產業發展、防災減損、農業生產、民生保障以及“4×4”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重點領域,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力度,以創新供給創造保險市場新需求,堅持長期主義,助力險資入湘。
傅帆表示,太保集團將秉持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進一步豐富在湘業務布局,積極投資養老產業,為推進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全面保險保障,在巨災保險、農業保險、電梯責任險、科技保險、民生綜合保險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促進雙方互利共贏。(湖南日報)
5、泰康之家助力北京海淀西北旺養老服務升級
4月25日,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開業,這是泰康之家與政府合作的首個公建民營項目,標志著泰康之家在京養老服務布局進一步深化。作為泰康之家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城市“養聯體”模式的重要組成,西北旺鎮養老服務中心的投入運營為首都長輩帶來更多享老選擇。(泰康保險)
6、中信保誠計劃減持采納股份不超過3%公司股份
4月24日,采納股份公告稱,股東中信保誠人壽計劃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66.7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3.00%。(財聯社)
7、眾安在線2024年新能源車險業務同比增長188.4%
4月24日,眾安在線發布2024年ESG報告。眾安保險核心系統“無界山”全年處理保單197.32億張,承保自動化率提升至99%,充分展現了其科技驅動的運營效率。2024年,眾安推出超40款新市民服務相關保險產品;針對中小微企業,推出數十款中小微企業保險,服務超100萬跨行業小微企業。2024年,眾安保險主要通過26個綠色保險條款,承保保單超851萬件,保費收入3.37億元,其中,新能源車險業務同比增長188.4%,市場份額位居行業前列。(中國銀行保險報)
8、中國平安:Q1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成128.91億元,同比增長34.9%
4月25日,中國平安公布2025年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379.07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268.64億元,同比增長5.0%;集團總資產首次突破13萬億元,達13.18萬億元。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成128.91億元,同比增長34.9%,新業務價值率達成32.0%,同比增長10.4個百分點。其中,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幅增長170.8%,社區金融服務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幅增長171.3%。
在綜合金融領域,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安個人客戶數近2.45億,較年初增長1.0%,其中持有集團內4個及以上合同的客戶留存率達98.0%。(中國平安)
9、中再壽險一季度凈利潤11.47億元
4月25日,中國再保險公告,中再壽險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取得營業收入人民幣87.2億元,凈利潤人民幣11.47億元。(中國再保險)
今日新聞
1、個人養老金產品破千只:保險、基金擴容領跑
時至今年4月份,個人養老金制度出臺已滿三年。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統計,截至4月24日,個人養老金產品達到1013只。其中,儲蓄產品466只、基金產品289只、保險產品225只、理財產品33只。從增長速度看,保險產品是過去三年中數量增長最快的品類,其增速遠超其他類型產品。基金產品緊隨其后,尤其是指數基金納入后增速顯著;相比之下,儲蓄產品和理財產品增長乏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三年來,產品體系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納入國家平臺的產品規模已突破千款。但在數量快速擴張背后,產品結構失衡與投資者參與度分化問題依舊存在。(證券日報)
2、險資長股投新動向:布局“高股息+科技”雙賽道
近日,多部門協同發力打出政策組合拳,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提振投資者信心。多位險資人士表示,公司近期已加倉權益資產,未來還會適度加大權益資產投資力度。“調整權益投資結構”成為多位險資人士提及的關鍵詞。他們表示,采取的是“啞鈴型”配置策略,一方面,通過買入并持有高股息資產獲取長期穩定的分紅收益;另一方面,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看好科技創新領域相關板塊。(中國證券報)
3、養老第二支柱收益賬本披露,業內思辯“長錢長投”下如何提質擴面
在監管層鼓勵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等踐行“長錢長投”的號召下,第二支柱年金未來的投資路線圖漸漸浮出水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達36421.88億元,同比增速為14.27%,當年加權平均收益率為4.77%;全國職業年金規模為3.11萬億元,年均收益率為4.42%,兩項年金在2024年獲得了約3000億元的投資收益。
在多家業內年金投資機構看來,隨著國內無風險收益率,如銀行定存、超長期國債收益均不斷下調,企、職業年金的投資路徑必然要重新抉擇。(華夏時報)
4、廣東:鼓勵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產品創新,支持城鄉特色產業發展
4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若干舉措的通知》,創新城鄉建設投融資方式方法。支持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因地制宜支持城鄉特色產業發展。(財聯社)
5、深圳: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加大銀行、保險等支持力度
4月25日,中共深圳市委在《新型工業化》發布《奮力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一文。文中表示,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加大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支持力度,持續壯大耐心資本、“大膽資本”。(財聯社)
6、全國人大常委會2025年將制定金融法、金融穩定法
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研究室主任黃海華在記者會上表示,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共安排繼續審議的法律案14件、初次審議的法律案23件。其中,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國家發展規劃法、金融法、金融穩定法、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法,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企業破產法、招標投標法、農業法、漁業法、民用航空法、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金融一線)
今日監管
1、金融監管總局:進一步提升萬能險保障水平,禁止保險公司開發五年期以下的萬能險
4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加強萬能型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提到,要規范產品發展,允許保險公司在滿足相應約束條件時,對萬能險產品調整最低保證利率,有效防范利差損風險。同時,對期繳萬能險適當提高基本保險費上限,鼓勵發展長期萬能險。進一步提升萬能險保障水平,禁止保險公司開發五年期以下的萬能險,鼓勵通過合理調整退保費用、保單持續獎金等產品設計要素延長保單實際存續期限。除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等產品外,其他產品不得設計成萬能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今日保】已進駐以下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騰訊企鵝號 | 新浪微博
和訊名家 | 金融界 | 東方財富 | 雪球 | 搜狐號
大魚號 | 野馬財經 | 網易號 | 知乎 | 一點資訊
抖音 | 微信視頻 | 愛奇藝 | B站 | 快手 | 西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