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特朗普稱未來3天公布俄烏沖突和平計劃,普京也在復活節期間宣布30小時停火,引發外界對和談的廣泛關注。
特朗普在當地時間21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會在接下來3天披露計劃全部細節,還稱美已就俄烏問題進行了很好的會談。《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等消息顯示,該計劃內容豐富,可能包括派遣歐洲軍隊進入烏克蘭執行停火協議,設立由俄烏及非北約第三國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監督停火,美國或參與其中但不派地面部隊只提供資金支持。
特朗普資料圖
同時,方案還可能涉及美國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有高級官員透露,烏方上周與美代表團會談時關注領土問題,似愿放棄約20%的領土,不過前提是對俄方實際控制領土僅作“事實上的承認”,而非“法律上的承認”,這兩者有著明顯區別,“事實上的承認”是承認俄羅斯占領但不意味著永遠放棄,“法律上的承認”則是永遠放棄追索權。
在特朗普積極推進和平計劃的同時,普京也有動作,于4月19日宣布從莫斯科時間19日18時起至21日0時止停火30小時。但停火期間,俄烏雙方卻互相指責對方未遵守,俄方稱烏軍發起上百次攻擊并動用美制武器,烏方則指俄軍在庫爾斯克等地持續進攻,這讓外界對沖突何時能真正結束充滿疑問。
此前,美國烏克蘭事務特使凱洛格提出了一個分區管控的構想,他以二戰后柏林的分區模式為例,稱烏克蘭可大致分為三塊區域,俄羅斯控制烏東四州,英法控制西部和南部,烏克蘭控制首都基輔及中部、北部地區,還提到在交火線沿線建立30公里寬的非軍事區。不過他后來在X平臺澄清,柏林分管只是比方,美國不會派地面部隊到烏克蘭。
但這個方案存在明顯問題,二戰后柏林的分管是因為德國作為戰敗國在戰勝國軍管之下,而烏克蘭并非戰敗國,現在若讓英法部隊進駐,相關地區的主權和治權該如何處理就是個大麻煩,烏克蘭地方政府和英法部隊的關系也不好界定,而且俄羅斯也不可能同意英法部隊進駐,這與俄羅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目的相悖,還可能引發更多沖突風險。
北約資料圖
從各方的目標來看,局勢更為復雜。烏克蘭希望恢復1991年邊界,拿回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的控制,加入北約和歐盟以保障安全和發展。俄羅斯則希望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永久加入,且烏克蘭永遠不加入北約,不反對其加入歐盟。
而美國和歐洲的態度一直在變,從一開始支持烏克蘭的一切要求,到后來不再支持其加入北約和歐盟,現在又支持不顧領土損失的就地停火。美國此舉有其自身考量,特朗普政府可能是想在歐洲“戰略止損”,為全球“戰略重啟”做準備,同時也有國內政治因素,特朗普需要拿得出手的政績,而且他可能想通過促成停火,拉攏俄羅斯,助力其反華大業。
然而,和平方案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領土問題就是一大難關,烏克蘭若放棄部分領土,國內是否能接受是個問題,俄羅斯對赫爾松州第聶伯河西岸地區和敖德薩等地的要求,更是烏克蘭難以承受的,畢竟敖德薩是烏克蘭重要的出海口,失去它烏克蘭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困境。
外國軍隊進駐問題也棘手,不管是歐洲軍隊還是英法部隊,俄羅斯都難以接受,這涉及到其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而且俄烏之間積怨已深,雙方缺乏基本的信任,停火后如何確保協議有效執行也是個大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目前,俄烏雙方對相關協議方案的立場尚不明朗,都在審查可能的條款。特朗普政府雖然積極推動,但效果不佳,之前提出的一些想法和舉措,要么存在明顯漏洞,要么遭到各方反對。普京的停火決定雖釋放出和談信號,但短暫的停火并未解決根本問題,沖突的長期化讓烏克蘭面臨巨大壓力,其理想的終局目標在現實面前越來越難以實現,或許不得不考慮更現實的解決方案。
俄烏沖突已持續三年多,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損失,國際社會也希望看到沖突早日結束。現在各種和平方案和動向頻出,雖有重大轉折的跡象,但前路依然充滿艱難險阻,各方能否在利益平衡中找到突破口,讓和平真正到來,還需持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