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醫學界”創辦的第六屆價值醫療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提名現已啟動!
“價值醫療泰山獎”由“醫學界”于2019年發起創辦,其命名來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責任、重于泰山”,以彰顯醫者責任之重大。泰山獎以成為中國專業、獨立、最高水平的醫學獎項為愿景,秉持科學、專業、善良、擔當、創新的價值觀,以價值醫療的原則和 “榜樣的力量”,致力于推動中國醫療改善 。
歷年以來,臨床醫學研究獎(原“臨床研究獎”)的歸屬均引起了業內極大的關注。
臨床醫學研究獎
為表彰在中國地區(含港澳臺),顯著改善了臨床療效、提高安全性或減少無效醫療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專家。
今年誰能獲得這一殊榮?回答這一問題前,先讓我們回顧下前五屆的獲獎者信息。
第五屆獲獎者
香港中文大學
盧煜明院士
他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的開創者,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
他成功破譯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推出革命性NIPT技術,惠及90余國,守護生命之初。
他繼而轉戰血液癌癥早篩,以突破性液體活檢技術,開啟癌癥檢測新篇章。
他以科技之光,照耀生命希望,獲得了拉斯克獎、引文桂冠獎、科學突破獎,彰顯卓越貢獻。
第四屆獲獎者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孫英賢教授
中國農村高血壓控制項目(CRHCP),所獲研究成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兩次登頂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并獲得國內外醫學界的一致好評和認可。CRHCP研究不但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而且還有應用價值。
強化降壓是全球學術焦點,各國指南關于降壓目標值的爭議很大,在全人群中尚缺乏強化降壓(<130/80mmHg)是否能夠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證據。CRHCP經過3年干預和隨訪的發現,充分證明了強化降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Tazeen H Jafar教授在《柳葉刀》雜志上高度贊揚CRHCP研究,并評論“這一成果應該能夠說服政策制定者在農村社區進行降壓模式推廣。團隊所付出的這些努力無疑可以加速實現國家防治非傳染性疾病的目標,從而早日實現203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30%的可持續發展計劃”。
第三屆獲獎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王擁軍教授
2021年10月28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擁軍教授團隊的CHANCE-2研究結果,作為全球腦血管病精準醫學領域第一個三期臨床試驗,具備里程碑式的意義。從投稿到NEJM編輯部決定發表,僅用了9天時間。
此前的CHANCE研究于2013年發表,打破了國際上不能使用雙重抗血小板的禁區,改變了世界指南,而CHANCE-2研究把患者分層,做出了全球第一個在腦血管病領域的藥物基因組指導的臨床試驗。“試驗過程中有數不清的感人故事,里面沁透了中國神經科臨床醫生對臨床研究的付出和無私的奉獻。”王擁軍教授回憶,“真的多虧了這些非常敬業的醫生們。”
王擁軍教授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到2030年,中國的腦血管病證據能占全球證據的30%,讓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
第二屆獲獎者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上海長海醫院)
劉建民教授
DIRECT-MT研究是中國神經介入領域和神經外科領域首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原創論著,研究圍繞全球腦血管病醫生在臨床上急救缺血性卒中過程中困擾已久的問題: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的臨床治療,在血管內取栓再灌注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對于發病4.5小時內的患者是先溶栓再取栓,還是可以直接取栓?
“探索更快速更安全地開通閉塞腦血管的新模式是提高療效的關鍵。”研究的主導者劉建民教授指出。DIRECT-MT研究正是針對這一全球關注的臨床問題,采用國際最高標準的研究設計和高質量執行,聯合41家醫院的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共同完成。在全球首次證實對于發病4.5小時內的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取栓的療效不差于橋接取栓。DIRECT-MT高質量地完成,極大地提升了中國臨床醫生開展高質量臨床研究的信心。
他說:“作為醫生,永遠只有一個方向:永遠都要看到病人的病痛,感受病人的痛苦,然后想辦法解除,哪怕解決一點也好。”
第一屆獲獎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李靜教授
這篇發布在JAHA的論文,首次以嚴格隨機抽樣方式,納入10004例來自全國范圍內189家醫院的心衰急性發作住院病人,建立起了有全國代表性的大型心衰住院病歷庫。李靜作為研究發起者,高品質數據背后的艱辛,卻少有人知道。
2015年,在《柳葉刀》發表我國2001-2011年心梗診療情況的研究,實現中國臨床研究領域在《柳葉刀》發表的“零的突破”,同樣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毫無疑問,李靜在臨床研究上的成績,有目共睹。
她說:“我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人,容易知足,只要心中確信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就可以樂在其中,無論是否獲得外界的認可和贊譽。”
看到這里
相信你對“臨床醫學研究獎”
已經有了從理論到實際的全面了解
今年“泰山獎”
誰又會憑借卓越的成就脫穎而出?
你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除了“臨床醫學研究獎”
今年的“泰山獎”
為鼓勵基礎醫學發展
還專門增設了
“基礎醫學研究獎”
基礎醫學研究獎
為表彰在生物醫學領域實現開創性基礎發現的華裔專家。
獲獎要求
由華裔專家主導的中國(含港澳臺)或國際性研究,滿足以下條件:
(1)重大科學發現:候選人需要在基礎醫學領域有開創性、奠基性的發現,如發現新的細胞信號通路、揭示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等。
(2)科學理論創新:提出新的理論、學說或概念,對傳統的醫學認知有重大突破,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3)研究成果的基礎性和通用性:其研究成果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對基礎醫學研究的普遍指導意義,能夠為多個相關領域的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
為鼓勵青年醫學人才
即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學者
進一步做好研究工作
“泰山獎”還專門設立了
“勤子”青年臨床研究獎
“勤子”青年臨床研究獎
為表彰在中國(含港澳臺)顯著改善了臨床療效、提高安全性或減少無效醫療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青年醫生或學者。
除了研究類獎項外
第六屆“泰山獎”還將頒發
醫療創新獎
公共服務獎
藥物突破獎
器械突破獎
以下為評選規則和具體時間
泰山獎評選規則
“泰山獎”每年評選一次,對當年度為中國醫療領域的發展,尤其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療效突破、大幅提高患者診療體驗、提升患者治療的可及性、減少無效醫療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組織和個人進行獎勵,助力中國價值醫療的實踐。“泰山獎”的提名、評審和授獎參照國內、國際慣例,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由泰山獎管委會負責獎項設立和評選相關重大事項的建議和決策。
泰山獎管理委員會成員
泰山獎發起人陳奇銳先生、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范先群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復旦大學公衛學院醫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所長、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海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廖萬清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建民教授、北京大學全球衛生研究院任明輝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于廣軍院長。(管委會成員排名無先后,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泰山獎評選活動時間線
3-5月
提名收集
6月
提名審核
7月-10月
評選
11月
獲獎名單公布
11月
頒獎典禮舉辦
“國際標準,專業立場,中國榜樣”
今年秋天
讓我們相約上海
相聚第六屆價值醫療泰山獎!
了解更多泰山獎信息
掃描下圖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