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23日,由元朗青聯主辦,事事慈善基金會協辦,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贊助的香港青年沈陽考察交流團一行展開了為期7天的遼寧之旅,足跡遍布沈陽、鞍山和丹東三市,通過參觀歷史文化場所、重工業基地和高等學府,深入了解祖國東北地區的歷史變遷、工業發展和文化底蘊。
青春對話:共話家國情懷與時代使命
香港元朗公立中學的學生們來到了東北育才學校,與學校的同學們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在這場青春對話中,兩地學子分享了各自對歷史、責任與未來的思考。
“作為高中生,我們可能不足以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在歷史考試之外,多問一句‘為什么’;在國慶節歡呼時,也想一想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刷短視頻時,偶爾也點開一段抗戰紀錄片。這才是我們這代人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最真誠的回應。”東北育才學校學生劉春萌的發言贏得了熱烈掌聲。
育才學校的張恒旭表示:“每年9月18日,沈陽的防空警報都會響徹全城,那一刻整座城市都會停下來。這不是為了記恨,而是為了提醒自己和平多么來之不易。今天和香港朋友分享這段記憶,感覺我們雖然從小生活在不同地方,但對歷史的感動是相通的。”
東北育才學校創建于1949年,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周恩來總理曾在這里讀書時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誓言。建校76年來,從早期培育“建設新中國精銳干部”,到今天培養“具有本土情懷、國際視野,可堪民族復興大任的拔尖創新人才”,學校始終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積極構筑學生成長的生命場域,滿足、順應、引導、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為每一個孩子準備好未來。
“這次考察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從遙遠的教科書走進了現實。”元朗公立中學學生黃思敏在參觀東北育才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后感慨道,“我忽然明白,學習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能夠昂首挺胸地站在世界舞臺上。這不是口號,而是責任。”
銘記歷史 珍視和平
交流團行程的第一站是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元朗公立中學學生李寅杰表示:“在博物館中對我來說觸動最深的就是那些在白樺林之中的革命烈士,他們展現出了我們中國人不懼困難的精神。我們可以在這里認識到一個道理:勿忘國殤,勿忘國難,砥礪前行。”
此后,考察團還前往丹東,參觀了鴨綠江斷橋和抗美援朝紀念館,追憶志愿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的英雄事跡。
感受工業脈搏 體會國之重器
4月19日,考察團來到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鞍鋼,參觀了大孤山露天礦、鞍鋼博物館、新四號高爐等多個生產和展示場所。
“對南方的香港人來說,重工業從來是一項陌生的行業。”元朗公立中學潘詠儀校長表示,“鞍鋼隱含著一段國人的血淚史,值得我們銘記歷史、珍視和平,更要牢記,有國才有家。鞍鋼發展成為一個令國人驕傲的企業,走過的路,一步一腳印”。
元朗公立中學學生羅皓權在參觀完鞍鋼后表示:“在鞍山鋼鐵集團,我們參觀了熱軋廠房、高爐控制中心與企業展覽館等地,了解了鋼鐵從原料到成品的工序、鋼鐵工業的龐大規模與智能化水平,十分震撼。印象最深的便是熱軋廠房,即便只是短短十分鐘,也足以感受現場的熱量。”
學生歐芷彤則表示:“參觀鞍鋼后,我不僅了解到鞍鋼的發展歷史和特色,還認識了不同鋼鐵的種類及用途。有些用于重點工程項目,有些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我走進工廠內部,看到那些縱橫交錯的管道,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鋼鐵森林’。那炙熱的溫度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鋼鐵的溫度。”
胡家杰同學也感慨道:“這次行程,讓我對家鄉工業有了新認識。明白到從前鋼鐵工人努力工作的辛酸及刻苦,更了解到現時鋼鐵工人也同樣傳承這種精神去繼續服務人民,使我們可以出行去不同地區時更方便快捷。”
文化浸潤 歷史傳承
考察團還參觀了沈陽故宮、張學良舊居、遼寧省博物館、沈陽市博物館等文化場所,通過實地考察深化對遼寧乃至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在東北育才學校,香港青年與當地學子進行了深入交流,感受內地學子的學習氛圍和精神風貌。
此外,考察團還體驗了中街、老北市和等沈陽傳統商業區和文化街區,欣賞了鳳凰飛天表演,在小河沿早市品嘗了東北特色美食,感受了濃厚的東北地方文化氛圍。
了解社區建設 共享發展成果
4月23日上午,作為考察交流團沈陽七日行的最后一站,團員們來到沈陽市沈河區風雨壇街道青年社區未來城小區,參觀了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
在園區內,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分類箱體值守督導、智能設備使用示范、分類積分兌換等操作流程。在“分類大講堂”中,團員們了解到近年來市、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績,并積極參與搶答互動。此次參觀向遠道而來的香港師生展示了沈陽市在環保和社區治理方面的良好風貌和顯著成果。
潘詠儀校長總結道:“這次行程讓師生在知識及情意層面都受到了震撼,啟發了深刻的反思。相信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對國家的發展歷程和現狀有了更全面、更立體的認識,這正是此次交流活動的意義所在。”
(李雯穎 劉適鋮|攝影 姜寶世 袁寧 南丁|編輯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吳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