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辰聰
出品丨師天浩觀察(shitianhao01)
2025年新能源車市場迎來巨變,據乘聯分會發布的數據,特斯拉中國今年一季度批發銷量同比下滑21.8%,增長勢頭遠遜于其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比亞迪,后者實現的增長率達到18.8%。
與此同時,友商哪吒汽車三年虧損183億,數千名員工被拖欠薪資,上百家經銷商討債維權,無數車主售后無門。且其CEO張勇已經跑到了英國,號稱“為融資四處奔波”,那什么時候能融資完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時候,小編翻閱了一下新能源汽車的排行數據。您猜怎么著,在第一的還是比亞迪。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集團總銷量突破100萬輛,達到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位居中國汽車集團銷量榜首。比亞迪品牌銷量累計達93萬輛,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冠軍。
再近來說,2025年4月第15周(4.7-4.13):
比亞迪以5.32萬輛的銷量位居中國汽車品牌周銷量榜第一,領先第二名(吉利銀河1.29萬輛)四倍以上。
比亞迪(BYD),大家知道它的英文全稱是什么嗎?
Build Your Dream!
是不是一下子就高端大氣上檔次了,就算是隨手打到的網約車,是比亞迪也可以大喊一聲:Build Your Dream!而非偷偷吐槽,我艸,怎么又是比亞迪,天選網約車啊。
比亞迪網約車多,因為大多數買比亞迪的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只是想要一個可以遮風擋雨有逼格的交通工具。不想奢求買豪車,只是想買一款入門級車,開著剛剛好就行。碰巧比亞迪是價格屠夫,比亞迪的價格哪家友商敢說比它還低?價格方面,所有新能源汽車都得出來喊比亞迪一聲大哥了。
比亞迪價格低這件事也不是一個秘密,友商心里都有數,誰叫這家伙起步早,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巨頭(超級巨星那種)。大BOSS王傳福曾說過:比亞迪除了玻璃和輪子不生產,其他所有零件都是自己產。
機器怪物比亞迪號稱坐擁一套“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對于造車,比亞迪完全可以做到自產自足。友商每次見了都兩眼淚汪汪,恨不得來一句他媽的,價格戰打也打不過,硬件也拼不過,只能紅著眼睛跟下去。
一些友商只能咬牙切齒的笑道:讓你買比亞迪,買完之后都得去跑網約車,停車都要被拉車門!
可是,這樣看起來無敵的比亞迪,因為“迪鏈”的存在,被行業乃至行外人士各種“蛐蛐”。
中立來說,迪鏈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比亞迪要創建迪鏈?它的危害在哪?
首先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迪鏈是什么。
請看介紹:
“迪鏈”是比亞迪推出的一種供應鏈金融工具,其本質是以比亞迪的商業信用為基礎,為供應商提供的一種電子債權憑證,具有支付、流轉和融資功能。
其實除了比亞迪,友商也有類似的工具,像是外籍友人特斯拉,或是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都是如此,比亞迪并不是個例。
為什么要創建迪鏈。
它的好處就是,企業可以減少了融資壓力,不會讓比亞迪也像哪吒一樣“疲于奔跑”,還要跑去國外融資。
除了融資壓力外,現金流同樣是造車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造車所涉及到的行業和企業實在是太多了。一輛車有多少的零部件,要經過多少友商。天吶,想一想就讓人頭大。可是,前期投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又要生產,又不想那么快給出現金怎么辦呢?
對于比亞迪來說,答案就是:迪鏈。
可以這么說,不是不給,是調整的給,緩解給,展望給,后補給,是統籌兼顧的給,是綜合考慮的給。
而且迪鏈作為比亞迪與供應商的通用結算方式,是由深圳比亞迪作為出票人、承兌人,基于其自身的商業信用而出具的,可在一定范圍內流通的信用憑證,并不是法律上認可的商業票據,但是一般理解具有商業票據的特征,公司將迪鏈憑證列報于應收賬款。
比亞迪從2019年開始在其供應商體系內推行“迪鏈”,采用月結30-60天信用政策的同時使用6-8個月迪鏈憑證結算,公司回款周期較長。此外,三級以下供應商的轉讓憑證,還要給迪鏈平臺支付0.2%的手續費。
但是的但是,這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如此同樣是慣例,如蔚來汽車的295天,小鵬的221天。
《財經》此前也報道過,2024年16家上市中國車企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是182天。16家中國上市車企中,只有賽力斯、長城的賬期在縮短,這兩家也是少數實現利潤增長的車企。
也會有人拿特斯拉等洋牌子和比亞迪等對比,說它們的帳期都很短,如何如何。
可是那都不是一個魚缸養出來的魚,生活作息和習慣能一樣嗎。不必總說外國月亮好,行情不同造成的結果,等我國新能源舉目世界時,它們同樣也可以做到如此!
可是,沒有流動的現金,不就是無垠之水?沒有現金,供應商要拿什么抗啊,只能用血汗來托舉這有風險的空頭支票。
而且,迪鏈還要收取手續費!這不是搶錢嗎,你欠我的錢,我找你要錢,還要給你支付手續費???是誰瘋了,還是我看錯了。
說到這,不得不說迪鏈緣何被噴了,但真正被噴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這個。
不知道大家平時會不會看一些會計的內容。如今在賬款結算中,承兌匯票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而使用迪鏈向中小企業支付款項,減少商業匯票的使用,可以規避監管風險。
雖然迪鏈承諾票據流通、貼現、撮合服務,流程看似標準、合規,但實則隱藏著“開票主體責任不清晰、兌付無法追索”的潛在風險。
因為,它們并不是金融機構啊!它們僅僅只是一個中間商,為你提供了一個平臺而已。
當比亞迪資金鏈斷裂或故意違約,你找迪鏈是沒有任何用的。
首先迪鏈不是出票人,不負責還款;其次其不是貼現資金方,不承擔貼現利息;而且它不是承兌人,沒有兌付義務!
那么最后你只能苦苦等待它的還款了,總不能去質押或貼現吧,支付5%-10%左右貼現利率,那才真的是見了鬼了。
要錢要債如今是真的難,相比于哪吒,比亞迪已經是非常優質的客戶了,哪怕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那也總比要債無門,連產品也沒有好吧。
只要比亞迪持續保持增長且銷量暢銷,哪怕他要求再多,也還是會有無數個供應商投向比亞迪的懷抱。
廣發銀行搭建比亞迪“立交橋”。
不踩不拉。比亞迪并不是沒有在尋求外部金融結構尋求第二個解決方案,畢竟誰又想被扔臭雞蛋呢。
迪鏈也只是一時之策,小編其實覺得迪鏈有將比亞迪向金融公司推向的勢頭,這樣兩頭賺快錢,不應該是比亞迪的作風!你可是Build Your Dream!怎么會做出如此蠅頭小利的事。
且據Wind統計,汽車零部件A股上市公司總計204家,2020年末應收賬款余額1408.80億元,2023年末該數字增長至2318億元,2024年進一步增長至2446.69億元。
這些數據背后都是一家家被拖垮的供應商,和一個個破碎的家庭,你拖三個月,他拖半年,那中小型供應商的余生就將與債為伍。
用他們的血汗,來托舉如此成功的比亞迪,不應如此!
而比亞迪暢銷數據的背后,主力軍是入門級車型。
決定入門級車型賣的好的原因,一定是價格!
而比亞迪恰巧是價格之王,價格戰它是其中好手。可是價格戰,就要一味的壓低供應商價格,一邊還要拖賬。有了迪鏈,可以緩解壓力,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作為新能源車之王,比亞迪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Build Your Dream?
引用文章:
電子承兌匯票貼現情報站《云信、建信融通、迪鏈供應鏈憑證的底層邏輯與風險解讀》
鳳凰WEEKLY《全網被嘲的「網紅神車」,一天凈賺1.1億》
36氪《被汽車價格戰逼到懸崖邊的人》
中國網《廣發銀行打造產融結合新范式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