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財政部官網消息,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本月23日至24日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并在會上發言。
【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
有意思的是,此次財長會在華盛頓舉行,本應該是美國的主場,然而參會的多國卻“排隊”等著與中方財長會面。
綜合多方報道來看,在此次會議期間,中方財長接連與南非財長、巴基斯坦財長、德國財長、韓國財長、印尼財長、英國財政大臣和日本財政大臣舉行會晤和交流,同時還和歐盟委員會經濟與生產力委員及世行行長進行了雙邊對話。
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美國代表團的冷清。據多家西方媒體報道,美國方面本以為能“主場作戰”掌控節奏,卻未能吸引多少國家主動上門會談。白宮高級幕僚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向特朗普解釋,為何“G20各國代表都不來找美國了”。
為何會出現如此反常的局面?答案其實并不復雜。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尤其是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的決定,讓各國都頗為頭疼,就連包括德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在內的許多美國傳統盟友都沒能躲過。
而中國則是少數幾個敢于“硬剛”美國的國家之一,且應對得有理有節、不落下風。更重要的是,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平等合作的經貿原則,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和穩定開放的營商環境,這對其他國家而言,具備極大吸引力。
【特朗普“孤立中國”的戰略注定失敗】
在當前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穩定的市場預期和公平的貿易環境對各國都至關重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在供應鏈穩定、貿易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影響力正在快速上升,各國財長紛紛希望與中方就對抗關稅戰、穩定經濟大局等議題深入溝通,也就順理成章。
從多國財政部門發布的會后通報也能明顯看出,本輪與中國財長的會談中,幾乎都集中在“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多邊貿易機制改革、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等問題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方的“帶頭作用”下,美國的傳統盟友們也不再忍氣吞聲。尤其是英國、日本等傳統美西方盟友,明顯表現出與美方保持距離的意愿。
英國《衛報》報道指出,盡管英美安排了首次會談,但英方并不急于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更傾向于與中國加強長期合作。而日本財長在與美方接觸中,明確表示對美國高關稅政策“深感遺憾”,并拒絕參與所謂“遏華聯盟”的計劃。
這背后反映出一個核心邏輯:在美國“閉關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當下,中國正以務實、開放、平等的態度,成為更多國家的合作首選。
可以說,這場G20會議上的“冷與熱”,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國際社會對中美兩種模式的投票。一個靠制裁與威脅維系霸權的美國,和一個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化的中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包括加州在內的13個州聯合起訴特朗普關稅政策】
而更令特朗普焦頭爛額的是,美國國內也“亂了陣腳”。繼加州州長對特朗普政府的不合理關稅行為發起訴訟后,又有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在內的12個州站了出來,要起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認為美國聯邦政府的高關稅政策嚴重損害了本地企業和消費者利益。這種“倒戈”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內部對極端貿易政策的分裂與不滿正加劇。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之下,特朗普政府顯然有些慌了。為了“挽回顏面”,不僅公開宣稱“已與中方恢復接觸”,還主動放出“考慮下調關稅”的信號。然而,美方的謊言很快就被中方拆穿,中國外交部鄭重表示:中美之間還尚未展開談判。
總體來看,這次G20會議,其實已經為全球敲響了一個警鐘:靠單邊主義和關稅大棒橫行的時代正在被淘汰,合作共贏才是未來主流。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是那個被動承受外部壓力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一個有話語權、有責任感、有全球號召力的負責任大國。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僅是自身的成長路徑,也為動蕩中的世界提供了合作共贏的替代方案。
而美國若還一意孤行,不但將被越來越多國家疏遠,最終被邊緣化的,也可能正是它自己。
世界已來到新的歷史關口。是合作共贏,還是對抗分裂?未來,終將由各國共同的選擇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誰就將擁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