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度被看成是“成功+品位”并存的英國貴族品牌捷豹,據說也在自降身份尋求買家。早已成為“汽車帝國”的吉利,這一波的操作可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夠嗆。成不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捷豹選擇“出嫁”,有資格去排隊的可能都不多,但吉利的排面可謂是拉滿。
四月上旬,汽車市場的坊間正在悄無聲息地廣泛流傳著一個消息,吉利,又要大手筆進行收購了。只不過,這次對象大家可能根本想不到,它居然會是英國老牌的貴族品牌——捷豹。
最先這個傳聞是從國外的小道消息開始的,說吉利和捷豹已經在進行“秘密接觸”了。緊接著,又有人說,金融時報那邊也確認了,吉利即將花費50億英鎊收購捷豹。
消息是鋪天蓋地,吉利方面的態度也是耐人尋味。莫非,這事,真要成了?
嗨歸嗨,平靜下來后,總會有人去向吉利去求證,果然,4月17日,吉利高級副總裁親自出來辟謠了,“假的,別信”。
得,這下可以散了,這個瓜是沒得吃了。
那咱就吃點陳年的瓜,保熟~
英國皇室的心頭好
捷豹如今尋求收購
早些年前,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個立起來的捷豹車標。當時用現在的話講,能擁有一輛捷豹的車主,那看起來可是相當的拉風了。
每每看到這樣的一輛車慢慢悠悠地從身邊經過時,總忍不住會好奇車主的身份。也許也曾經暢想過,自己努力奮斗,說不準也可以擁有它。
我只能承認,你很有眼光。
說起捷豹的歷史,那還得從100多年前開始說起,就算是傳奇,也是從無到有,最后才得到了英王室的青睞的。
來自英倫的捷豹,誕生于1922年,英格蘭北部的一個海邊小鎮,一個名叫威廉姆(William Lyons)的汽車發燒友在21歲生日那天遇到了機械師,另一個威廉姆William Walmsley。
故事就這么開始了。
一直駐守英倫,渾身散發著濃濃的英格蘭氣息,百年前品牌定位就是致力于打造那個時代最為新奇和奢華的汽車。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后,也是主打英國貴族風范的高端小眾品牌。
客戶都是追求個性時尚有品位的成功人士們。即便如此獨特高大上,捷豹的中國市場之路也沒有想象中那樣順暢,銷量也就那么回事,倒是符合小眾這兩個字了。
看人家同出名門的路虎,就成功得多了。
捷豹的故事,先就到這吧。看看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吉利都在干些什么。
收購狂魔吉利,汽車帝國還在壯大
90年代的杭州真的有點熱鬧,1986年,吉利也出生在那里。
轉眼,39年過去了。
現擁有員工總數超過14萬人,連續13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24年排名185位,全球車企銷量第十位。
一路走來,光環滿滿。
1998年8月8日,吉利的第一臺車下線。
2003年,吉利實現了轎車出口零突破,并推出了自主品牌商務車。
2010年,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汽車,震驚了整個行業,一戰成名。而另一個給人同樣震撼的經典案例,還是商界教父柳傳志的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
隨后,吉利便一發不可收拾,陸續收購了寶騰汽車和路特斯,并與戴姆勒合作開發smart品牌。
細細數來,吉利這些年已將不少知名的國外汽車品牌收入囊中,如今,早已成為了眾人眼中規模龐大的汽車帝國。
吉利“相中”捷豹!
是真有眼光還是只為鍍金?
吉利這一波收購消息,在市場上引起的震動也是不小。之前更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說,CEO深夜在倫敦金融城把文件都簽完了,這事板上釘釘了。
想想捷豹的戰績,去年全球銷量僅10.2萬輛,在中國市場,連一個沖進銷量榜的車型都沒有,不能不說有點慘。像是汽車界的“愛馬仕”,有“價”無“市”,有品牌有價格,也有傾慕者,但就是沒有太多市場。
據Brand Finance評估,目前的捷豹品牌價值仍高達32億美元,吉利看重的可能還就是這張貴族通行證。
貴不貴族的不重要,但沒賣出多少臺的中國市場 “困境”倒是不假。含著金鑰匙天然尊貴感的捷豹,如今,是不是也想著要走走捷徑,找找金主爸爸的資本。
的確,這幾年,經濟的不景氣確實帶動了汽車業的下滑,現如今為銷量為突圍為出位大家也都是拼盡了全力。
吉利這波操作在有的人看來,也許就只是為了博銷量噱頭式的品牌聯合,但真的如此?或許可能錯了。
不得不承認,從1886年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首輛三輪汽車開始,國外的汽車業至今已經將近150年。
而且,1888年奔馳在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供出售的汽車后,世界企業也開始走上了品牌道路。相比起來,我們的全方位改革開放也不過才40多年。
落后了,就要“挨打”。
但是,真的落后了嗎?前些天日子里,Deepseek成了當之無愧的話題之王,火爆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結果很多外國同行先不樂意了,究竟為什么不樂意可能三言兩句也說不清楚。
有沒有一種可能,AI相關的技術其實早就是世界領先的位置了,這一切不就有了再合理不過的解釋了嘛。中國國內汽車業尤其是電動汽車業早就一直與AI等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深度結合,如今的成果可能也真的到了足夠秒殺國外同行們的程度了。
不可否認,確實是看中了捷豹的貴族血統,但也不得不說,吉利可能也想要用"英國設計+中國智造"的組合拳,對捷豹進行血統上的改造,把各自的天花板突破,“生”出一個結合“爸媽”優點的的“新生兒”來。
一場“價值過千億”的交易,吉利在豪賭
雖然收購的消息暫時被澄清了,還是總有人不死心,不相信這僅僅是一場互聯網上的狂歡。
其實吧,即便這次沒有收購成功,吉利的野心也早已顯現了出來。
早年的吉利靠著國產跑車“美人豹”,脫穎而出,無論當時是否被人接受,吉利也打出了自己的大眾知名度和招牌。
曾經有個在京營商的澳門朋友她懷孕的時候,那時候剛好趕上美人豹推出,她給自己買了輛懷孕時期的專屬座駕,當年她的評價是底板低,上下車方便,非常好開,也不貴。
跑車夢、造車夢都還在,早已成為汽車帝國的吉利,如今也有著自己的打算。如果說早年不斷地進行擴張,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價值。那么,現在的吉利的擴張,多半是為了向外輸出自己的價值。
咱就是說,這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了。
從“吉利帝國”的版圖中不難看出,布局中端低端市場,新興電動汽車市場,這可能是一直穩扎穩打堅持下來的路線。吉星、力帆、錢江等等這些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車,支起了吉利的大半壁江山,分分鐘都在向大家刷新著吉利的存在感。
豪賭捷豹,更像是想要借助這駕皇室馬車向外界顯示自身的實力,機會把握住了,可能就真的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換句話說,就算把握不住,這筆買賣對吉利來說,也不算虧。捷豹可就不一定了,把握不住機會,未來的中國前景,真不好說。
那么,究竟到底是誰在“豪賭”?
熱熱鬧鬧的“出嫁”事件暫時是先這樣了。
老話說的好,上桿子不是買賣。老話又說了,買賣不成情意在。比起交易本身,大家那幾天津津樂道感興趣的更多的是那些小段子,什么“下嫁”了,什么“貴族”,什么“聯姻”這些。
說的好像是捷豹會受多大委屈似的。
2010年在成功收購了“沃爾沃”之后,某種意義上吉利讓自己擺脫了國產品牌汽車“弱爆了”的概念,也開始無限復制自己的造車路。
牛還是牛的。其實,1922年至今捷豹也不過短短百年,現在卻要面對著一個不足40年品牌的收購。
真成了好事,怎么想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吉利使大勁拉了捷豹一把。
吉利的選擇權和話語權,早就不同于過去。
所以,那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傳言,張王李趙錢總們也根本不會往心里去的。他們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又為什么做,每一步路走得踏實,問心無愧,這就行了,是吧。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