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5日訊(編輯 夏軍雄)“拋售美國”被認為是過去幾周市場波動的罪魁禍首,因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政策加劇了不確定性。但摩根大通認為,“拋售美國”論調可能被夸大了,外國投資者并未大舉拋售美國資產,對沖基金的拋售才是導致股市承壓的主要原因。
市場普遍猜測,隨著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外國投資者正在拋售美國股票、債券和美元。這一說法在4月初尤其盛行,當時特朗普推出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削弱了人們對股票的信心,甚至波及了像美債這樣的避險資產。
然而,摩根大通表示,最新數據顯示這一說法并不完全成立。
“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外國投資者正在大量拋售美國股票或債券,”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自2月19日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大幅回調,期間一度下跌20%,但這種跌幅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外國資金外流。事實上,在海外交易的美國股票ETF這段期間內仍保持了凈買入狀態(tài)。
摩根大通指出,他們認為真正推動市場大幅下跌的,是以股票為重點的對沖基金。
“我們認為,今年以來拋售美國股票的大部分行為,來自于股票型對沖基金,比如量化型和全權委托基金。我們估算,這些投資者今年以來已拋售了約7500億美元的股票,”摩根大通分析師寫道。
分析師表示:“對沖基金的這種拋售行為,也與我們在今年美股期貨市場中觀測到的強烈負面動能一致,特別是在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期貨合約中。”
一些人認為,4月美國債券市場的異常拋售是外國資本撤離的更明顯信號。特朗普推出關稅政策后,美國國債收益率在本月初大幅飆升。
但摩根大通指出,目前數據顯示,美國本土以外的債券ETF“僅出現了溫和的拋售”。
年初時,市場評論員曾認為,美國市場的特殊性已不復存在,歐洲和亞洲股市對國際買家更具吸引力。盡管近年來美股表現突出,但過高的估值讓它在2025年變得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不過,摩根大通認為,這也不足以構成外國投資者撤資的理由。歷史經驗表明,美國市場持續(xù)表現不佳的時期,并未引發(fā)國際資本的大規(guī)模撤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