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文化交流活動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資助
一場飽含大灣區國樂情懷的音樂會即將拉開帷幕。
4月2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資助,粵樂集結號與中演院線共同呈獻的“詩鄉——楊偉杰、沙涇珊的大灣區國樂情懷”音樂會,將在廣州大劇院奏響。
本場音樂會由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楊偉杰與彈撥樂演奏家沙涇珊伉儷領銜主奏。音樂會名稱“詩鄉”,取自楊偉杰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之同名作品。在競爭激烈的2024年度申報中,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中的“獨奏曲”類型申報量共56項,立項資助僅5項,《詩鄉》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惟一一部來自中國香港的獨奏作品。
楊偉杰為中國香港土生土長的笛簫演奏家,自幼在港學習笛簫,先后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與民族音樂學雙碩士,其后赴京留學,成為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是目前惟一一位在國內高校擔任竹笛教授的香港音樂家。他多年來專研笛簫演奏,近年曾先后與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山西交響樂團等合作。沙涇珊乃彈撥樂多面手,嫻熟演奏琵琶、中阮、柳琴、秦琴,曾任廣東民族樂團柳琴聲部長達十年,曾與胡炳旭、余隆、張列等知名指揮家合作,為業界少見的復合型演奏人才。兩位演奏家于2022年4月在廣州星海音樂廳交響樂演奏大廳舉辦“聽粵——楊偉杰、沙涇珊與廣東民族樂團音樂會”,并由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同名雙CD專輯;8月受邀參演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交響樂團聯盟23家院團聯合委約作曲家趙麟創作的交響音詩《千里江山》粵港澳大灣區巡演,擔任竹笛、簫和琵琶獨奏。
楊偉杰、沙涇珊演奏《粵竹》 視頻來源:中國唱片集團
本場音樂會選曲豐富多彩,既有多首楊偉杰、沙涇珊的原創獲獎作品,亦有經典新詮。
竹笛曲《詩鄉》靈感取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著名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生于中國香港、祖籍潮汕的楊偉杰,對家鄉念茲在茲。當年韓愈被貶之地乃曲作者的故鄉,詩中所表達之意雖與作曲家現今的心情有所不同,但似乎有著某種連接,而其中的思念之情都是一樣的,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故以詩為引,融合長安與潮汕曲風,利用竹笛與鋼琴的形式,表達詩中與自身之情感與鄉愁,投射出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濃于水的深刻情感。
琵琶曲《秋影晚霞》和《偃月青龍》均為獲獎作品,前者充滿粵調韻味,旋律親切,描繪出廣州秋天晚霞寧靜怡人,天邊霞光絢麗,初秋夜風送爽,樹梢掩影成趣的景色;《偃月青龍》以青龍偃月刀的角度描繪關羽征戰沙場的一生,與《桃園結義》《羽扇綸巾》同為沙涇珊傾力創作的琵琶套曲《三國》之組成部分,此次音樂會更是《三國》套曲首輪全套公演。
楊偉杰近年組建粵港澳大灣區音樂組合“粵樂集結號”,策劃多場音樂會,并得到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大力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巡回演出。作為“粵樂集結號”的團長與核心成員,兩位演奏家也將在本場演出中合演廣東音樂《連環扣》《禪院鐘聲》以及楊偉杰創作的《粵竹》,沙涇珊將演繹《平湖秋月》的琵琶獨奏版本。
音樂會特邀中國香港鋼琴家郭家豪擔任鋼琴伴奏。
演奏家介紹
楊偉杰
“不僅追求高超演奏技巧,亦探索在笛外的藝術,弘揚中國笛樂文化。”
——《亞洲周刊》
楊偉杰,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竹笛表演與民族音樂學雙碩士,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獲得者。現任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并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顧問、粵樂集結號團長兼藝術總監。是目前惟一一位在內地擔任全職竹笛教授的中國香港音樂家。
祖籍廣東普寧,于中國香港土生土長。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演藝學院,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曾多次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獨奏會,并曾先后與指揮家張列、王甫建、葉聰,以及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合演多首大型竹笛作品。2024年獲《亞洲周刊》頒發“全球杰出青年領袖大獎”。
沙涇珊
“沙涇珊全面的演奏技術固然讓樂迷們著迷,但動人處仍然在于她用指尖的‘歌唱’……這些正是在沙涇珊的演奏中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音樂周報》
沙涇珊,琵琶、阮、柳琴、秦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她的演奏音色甜美,感情細膩,氣勢磅礴,風格獨特,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當代中國民族器樂領域的優秀演奏家,也是一位融合四種樂器于一身的代表性領先人才。
創作琵琶組曲《三國》,共三樂章: 《桃園結義》《羽扇綸巾》《偃月青龍》。其中第三樂章琵琶獨奏曲《偃月青龍》榮獲“敦煌獎”琵琶獨奏、重奏新作品展評銀獎。創作琵琶獨奏曲《秋影晚霞》獲廣東音樂新經典工程原創民樂新作品“優秀原創作品獎”, 獲頒發廣東省優秀音樂家獎。2023年由中國唱片集團出版“聽粵—楊偉杰、沙涇珊與廣東民族樂團”雙CD專輯,并于2024廣州影音展中獲“2023年度發燒天碟榜最佳藝術獎”。
郭家豪
“有意思及具力量的演奏!”
——美國古典音樂雜志《Fanfare》
郭家豪曾在北美及歐亞多個城市獻藝。他曾四度在陳其鋼的鋼琴協奏曲《二黃》里擔綱獨奏,獲樂評稱譽“細膩精致”,亦曾在嗩吶演奏家郭雅志的專輯《城市暢想》里擔任鋼琴合作,及與加拿大鋼琴家黃俊肇推出鋼琴合輯《Scherzando Piano》。
郭氏先后獲倫敦圣三一學院鋼琴演奏院士文憑、印第安納大學鋼琴演奏碩士,及辛辛那提大學鋼琴演奏博士。他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內惟一同時教授鋼琴及古鍵琴演奏的導師,亦先后擔任香港大學音樂系鋼琴導師、澳門理工大學全職音樂講師及碩士生導師等,也曾于多所知名學府教授鋼琴大師班。作為港澳首批獲頒“施坦威榮譽教師”的鋼琴教育家,郭氏經常跨足翻譯、專欄文章寫作、電臺節目主持及音樂評論等。
曲目介紹
1. 低音笛與琵琶《花泣》
張維良曲,沙涇珊訂琵琶指法
《花泣》是笛簫大師張維良于1991年以蘇州評彈“麗調”和“黛玉葬花”為基本素材而創作的,演奏上以散板、運腔與緊打慢唱的技法相結合,使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此曲獲2010年中國文化部全國器樂作品創作比賽優秀獎。此次演奏的《花泣》特地以琵琶作為伴奏樂器,突顯蘇州評彈之韻味。
2.琵琶獨奏《秋影晚霞》
沙涇珊曲
《秋影晚霞》分為“秋”、“影”、“晚”、“霞”四個段落。琵琶用連串泛音把聽眾引入寧靜的傍晚景色中,如歌般的旋律描繪出廣州秋天晚霞景色寧靜怡人,天邊霞光絢麗,初秋夜風送爽,樹梢掩影成趣。樂曲中的小快板體現作者內心喜悅輕松的感覺,雙音輪指帶出溫暖祥和的音樂氣氛,右手單音勾弦的技法勾勒出浮想聯翩,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緒。整首作品悠然自得,讓人心曠神怡,深深感受到祖國的發展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此曲于2021年在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民族樂團承辦的“廣東音樂新經典工程”原創民樂新作品征集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原創作品”。
3.琵琶套曲《三國》
沙涇珊曲
琵琶與鋼琴《桃園結義》沙涇珊曲,江賜良編配
作品分為“識英雄·重英雄”“商宏圖”“角逐”“共創大業”四個章節。在指法的配置上,不單純為炫技而做,更多是為這個指法能配合更豐富的音樂色彩。例如把浦東派特有指法“軟扣打”與“鳳點頭”兩種當今都統稱為“鳳點頭”的指法融入音樂,在音色上產生對比。快速的大跳雖有難度,但也增加了演奏者炫技和理性控制手指的意趣。
琵琶獨奏《羽扇綸巾》沙涇珊曲
一. 博弈:棋逢對手的博弈既刺激也讓人倍感心跳,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作品一開始運用指法和節奏營造出緊張氣氛,此起彼伏的對句描述兩軍對壘的沖突場面,充分描述戰場上的爭分奪秒。
二. 知天命:也許是為一份承諾,也許是為心中所想,終其一生鞠躬盡瘁,是非對錯留給后人論。琵琶在二弦上用輪指述說沉吟般的喃喃自語,后在四弦相把位用左手“打”、“滑”和 “勾”指法鋪墊音樂的情緒,奏出如歌般的音詩。
琵琶獨奏《偃月青龍》沙涇珊曲
此曲榮獲2017年首屆“敦煌獎”琵琶獨奏、重奏新作品展評獨奏作品銀獎。以青龍偃月刀的角度描繪關羽征戰沙場的一生,全曲分為刀祭、刀魂、刀泣三個樂段。 “武圣”關云長以一刀一馬威震天下,成就關羽一世英雄,除了他自身的勇武謀略外,更重要的是他手上這把寶刀。然而寶刀也有靈性,作者假想青龍偃月刀的思想,陪伴主人過五關斬六將,建立威名,到最后身首異處的悲哀和無奈。將軍戰死,寶刀猶在,豈不令人唏噓?縱然流芳百世,又何以解憂傷!
4. 簫與琵琶《逍遙》
江賜良曲 獻給楊偉杰與沙涇珊
這是一首根據逍遙的各種狀態創作而成的一首簫與琵琶二重奏。其中運用了作曲者深愛的蘇州評彈動機,加上南洋生活的悠閑心態作為發展的旋律。樂曲中沒有很大的起伏,卻有一種平靜的心。旋律中沒有對生活的急迫,反而多了一些對生活質量的追求。簫與琵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映成趣,就像是夫妻之間的結構與互動關系。沒有抗衡,沒有對錯,只有謙讓和包容,多了幾分浪漫的滋味。
5.竹笛與琵琶《粵竹》
楊偉杰曲,黃學揚配器,沙涇珊訂琵琶指法
《粵竹》乃“南粵之竹”,樂曲取粵樂之意蘊、旋法,創作出親切動人而具粵味之旋律,又不拘一格,靈活運用竹笛的吐音、剁音、飛指、循環呼吸等技巧,配合氣鳴樂器在旋律線條的演奏優勢,加上琵琶有如珠落玉盤的助奏,描繪出一幅粵竹處處的畫面。
6.簫與秦琴
《連環扣》古曲,嚴老烈改編
清末民初時期,嚴老烈擅揚琴,運用右竹擊重音加花、加快速度等新技巧,將凄怨哀傷之古曲《寡婦訴冤》改編為充滿興奮情緒,活潑流暢的新曲《連環扣》。改編后旋律連綿相銜,一氣呵成,環環相扣。
《禪院鐘聲》崔蔚林曲
樂曲創作于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作曲者路經香港九龍油麻地榕樹頭,聽到廟宇間傳來紅魚青磬靜修之聲,因感懷寫成此曲。借喻空門遁跡,禪房寂寂,聽寺鐘回鳴,嘆人間虛幻,反映在紛亂時勢中人們的心聲及與世無爭的超然冥想,同時宣泄一種壓抑、哀愁及憤怒的情緒。樂曲原為簫而寫,后有人將之填詞演唱,使樂曲更益風行。
7.琵琶獨奏《平湖秋月》
呂文成曲,康錦添改編
《平湖秋月》乃呂文成代表作之一,琵琶版本由琵琶與鋼琴教育家康錦添改編而成,運用琵琶A調定弦把樂曲清新質樸的風格表達得更淋漓盡致,傳神地表現出西湖月夜美不勝收的景色。
8.竹笛與鋼琴《詩鄉》
楊偉杰曲,江賜良配鋼琴伴奏
此曲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申報主體為中國香港注冊藝團“粵樂集結號”。《詩鄉》靈感取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著名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在詩人貶謫潮州途中所創作,抒發了他內心郁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 作曲者生于中國香港,祖籍潮汕,對家鄉念茲在茲。當年韓愈被貶之地乃作曲者的故鄉,詩意頗為傷感,而詩中所表達之意雖與曲作者現今的心情有所不同,但似乎有著某種連接,而其中的思念之情都是一樣的。思念家人,思念故鄉,故以詩為引,融合長安與潮汕曲風,利用竹笛與鋼琴的形式,表達詩中與自身之情懷與鄉愁,投射出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濃于水的深刻情感。
本文來自:《音樂周報》,視頻來源:中國唱片集團
音樂會
《詩鄉—楊偉杰、沙涇珊的大灣區國樂情懷》
2025年4月26日(周六)19:30
廣州大劇院 實驗劇場
票價:180
演出時長:約100分鐘(含中場休息15分鐘)
*每人一券,身高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 演出票一經售出,不退不換,敬請留意。
識別二維碼選座購票
節目單
低音笛與琵琶 《花泣》
琵琶獨奏《秋影晚霞》
琵琶套曲《三國》
琵琶與鋼琴〈桃園結義〉
琵琶獨奏〈羽扇綸巾〉
琵琶獨奏〈偃月青龍〉
簫與琵琶 《逍遙》
竹笛與琵琶《粵竹》
簫與秦琴《連環扣》《禪院鐘聲》
琵琶獨奏《平湖秋月》
竹笛與鋼琴《詩鄉》
獨奏曲《詩鄉》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4 年度小型劇 (節) 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申報主體為中國香港注冊藝團“粵樂集結號”。
或許你還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