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設計時,主炮布局效法英國的“不屈”號鐵甲艦,采用了當時比較風行的對角線布局,也就是主炮前后錯開,一左一右設置在軍艦中部。這種火炮布局的優點是所有的主炮都可以同時向艦首射擊,符合撞擊戰術艦首對敵,加強艦首火力的需要。
“定遠”級鐵甲艦
然而這種火炮布局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主炮占據了側舷很大一塊空間,加上為了保證主炮的射界,導致側舷無法安裝副炮,這樣就嚴重影響了艦上火炮的數量。
比如以“定遠”級鐵甲艦為例,除了4門305毫米副炮之外,大中口徑火炮就只有艦首、艦尾各只有1門150毫米副炮。后來日本海軍對“鎮遠”進行改裝時,因為這個原因也僅僅在艦尾兩側各加裝了1門6英寸速射炮而已。
日本在“鎮遠”上增設的152毫米速射炮
火炮數量少,加上當時的火炮都是架退炮,射擊速度慢,這就導致軍艦的火力密度不足,難以對敵艦造成足夠破壞。黃海海戰“定遠”、“鎮遠”未能擊沉一艘日本軍艦,這也是很重要一個因素。
而且艦首對敵只能采用橫隊,橫隊的機動性較縱隊要差許多,也更難保持編隊。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開戰以后編隊逐步陷入混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綜合來看,為了撞擊戰術采用對角線火炮布局有些得不償失。
歸國抵達香港的定遠和鎮遠
考慮到“定遠”設計時,隨著火炮技術的進步,大口徑火炮已經足以對鐵甲艦構成威脅,撞擊戰術其實已經有些雞肋。因此不如摒棄艦首對敵的設計,改為中軸線主炮布局,將主炮部署在艦首和艦尾,兩舷空出來設置副炮,那么按照“定遠”的噸位和大小,兩側可以安裝6門150毫米左右的副炮,火力密度得到一定提升。而且這樣一來,在海戰中北洋水師也能夠使用機動性更強的縱隊,避免在戰斗中陷入混亂。這樣雖然未必能夠改變海戰結果,但是起碼能夠比歷史上表現更好一些。
事實上英國和“定遠”級鐵甲艦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海軍上將”級鐵甲艦就采用了中軸線式主炮布局,并在之后的主力艦都采用了這一主炮布局方式。
日本改造后的“鎮遠”
當然,這一時期英國海軍對于到底縱隊好還是橫隊好依然有很大爭議,尚未最后定論。至于其他國家在海軍運用和軍艦設計上都比英國落后一籌,自然更不會想到。因此“定遠”的設計也不能說錯誤,只是多少有些可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