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事新聞網遼寧新聞副主任張添強)
2025年4月24日,大連市甘井子區福佳小學隆重舉行“科普之翼”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啟動儀式。作為2024年獲評的市級“科普之翼”教育基地,該校始終秉承“基于兒童,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持續開展科普活動、整合社會資源,推動科技教育創新。此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落成,標志著學校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也為遼寧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供了示范樣本。
福佳小學長期致力于青少年科學素養培育,近年來通過“科技節”“濕地科普”“科普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熱情。
此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建立,與遼寧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實施方案》高度契合。根據文件要求,到2027年,全省將建成30個以上人工智能教育基地,2030年基本普及中小學AI教育。福佳小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校長金杰帶領團隊多方引進高校、企業資源,搭建AI實驗室,開發適合小學生的課程體系,探索“雙師課堂”等創新模式,為全省基地建設提供可復制的實踐經驗。基地成為學生創新的載體,課堂上學生通過頭戴式VR眼鏡設備,彰顯“做中學、玩中學”的教育成效。
福佳小學將在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實驗環境建設等方面獲得政策與資源的重點支持。基地的落成意味著學校正式納入全國人工智能教育示范網絡,未來將承擔探索創新教學模式、開發優質課程資源的任務,并成為區域人工智能教育的引領者。
對于教師而言,基地建設將提供系統的AI教學培訓,幫助教師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方法,如編程教學、AI輔助課堂設計等。同時,學生將有機會接觸前沿科技,如編程機器人、AI繪畫、智能音樂創作等,培養計算思維與創新能力。
學校發展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基地的建成將加速福佳小學的智慧校園建設,實現課堂互動與個性化學習。促進跨學科融合,AI賦能音樂、數學與科學教學。學生可通過AI作曲工具創作歌曲,理解聲音的物理原理與數字藝術。利用AI算法模擬統計模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百分數、幾何等抽象概念。通過智能實驗平臺,學生可模擬電池電解液設計、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科研項目。基地影響著福小的每一位學子,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創新能力和AI倫理意識,契合遼寧省“將人工智能素養納入學生綜合評價”的要求。
未來,基地將進一步引入AI科研工具,如機器學習模型、科學計算平臺等,讓學生從小接觸真實科研場景,如生物育種分析、新材料模擬等。學校還將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探索“AI+科學”的青少年培養模式,為國家科技創新儲備人才。
福佳小學校長表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啟動,是學校邁向未來教育的關鍵一步。我們將以AI為紐帶,連接學科、激發創新,讓科技真正成為孩子們探索世界的伙伴。”隨著基地的深入發展,福佳小學將成為智慧教育的標桿,為培養新時代數字公民貢獻力量。
【未經授權,轉載與搬運文圖需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