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欄目更多內容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4月22日至23日,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司法實務、法學理論等領域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與人大師生共聚一堂,聆聽來自審判實務前沿的探索與思考。
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現場
4月22日上午,系列巡講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第二報告廳正式啟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新業出席活動并致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紹“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項目和巡講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杜煥芳主持啟動活動。
作為本次系列巡講活動授課的實務專家,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吳金水,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劉力,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三級高級法官鄭天衣,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金融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朱川出席活動。
王理秋、鄭新業共同啟動中國人民大學站巡講活動
現場,王理秋、鄭新業共同啟動“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中國人民大學站巡講”活動,為各方進一步深度推進院校協同創新、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開創新局面。
鄭新業、杜煥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洪蕎,為本次系列巡講活動授課的四位實務專家頒發授課證書。
上海法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聘任了法學院13名教授為上海法院特聘教授,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掛牌了“杜煥芳教授工作站”,共同見證了“人民教育家”高銘暄學術館開館,建立了基地共建、資源互享、人才共育的交流合作機制。此次巡講活動切中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需求,在探索高素質法治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育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等方面發揮示范效應,為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啟動活動后,4位實務專家結合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和審判實踐經驗,為師生們帶來精彩紛呈的主題講座,展現了理論與實務碰撞的思想火花。
吳金水
《國際商事法庭:全球化視野下的制度競爭與中國探索》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
吳金水現場授課
此次中國人民大學系列巡講活動,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吳金水領銜首講。吳金水深耕司法實踐領域多年,親自參與并見證了近年來多項重大司法改革工作,擁有豐富的審判經驗和理論素養。他立足全球視野,聚焦國際商事法庭的制度競爭與中國實踐探索,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剖析與豐富案例的有機結合,為聽眾呈現了一場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價值的精彩授課。本場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邵明主持。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圍繞“制度競爭”這一主題,吳金水系統梳理了國際商事法庭制度演變脈絡,深入剖析了全球“國際商事法庭運動”產生的市場驅動與政策導向,借“他山之石”為上海國際商事法庭的制度建設提供借鑒與啟發。“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面對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制度、規則之爭,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如何于重重挑戰中劈波斬浪、擘畫藍圖?吳金水從需求驅動、實踐做法、取得成效和未來挑戰四個維度展開,全面介紹了上海國際商事法庭以戰略眼光和全局思維,實現從“破局者”到“布局者”的華麗轉身,有力支撐和服務高水平開放的探索實踐。“立潮頭,辟新徑,鑄華章”。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將錨定打造一流國際商事專門審判機構的目標,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貢獻更多“上海智慧”和“上海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湯維建在與談中表示,講座講解了國際商事法庭興起的背景與意義,強調其在全球制度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我國國際商事法庭雖起步晚,但具備政策、傳統、數字化與實踐四大驅動優勢,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當前我國國際商事法庭制度面臨諸多挑戰,如機構層級設置、語言規則、多層次司法體系建設等,需以開放視野、融合機制推動制度創新,強化國際引領力,并促進國內外司法協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肖建國表示,吳金水院長對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實踐做了非常透徹的講解。吳院長在講座中提到四個關鍵詞,我尤其關注其中“制度競爭”一詞。制度優勢、程序規則優勢是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客戶處理國際商事爭議糾紛優選地的關鍵。程序規則要靈活適應國際商事爭議糾紛的特殊性;允許當事人選擇法官和程序規則;允許協議管轄突破適當聯系原則限制等,是建構獨立、有競爭力的國際商事法庭制度的重點。未來我們要努力使上海國際商事法庭更好地融合國際商事仲裁、調解的優勢,打通訴、仲、調三者邊界,使其在中國解決國際商事糾紛方面發揮更加獨特的優勢。
劉力
《數字時代涉平臺合同糾紛裁判方法的解構與重塑》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
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
劉力現場授課
第二講的主講人是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劉力。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劉力長期深耕民事審判領域,他以涉平臺合同糾紛新類型案例為切入點,闡釋數字時代司法裁判方法的創新探索。本場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杜煥芳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王雷主持。
“數字經濟浪潮下,司法裁判如何回應新興社會關系的挑戰,正成為實踐亟需面對的重要問題。”講座中,劉力通過剖析涉平臺新型勞動關系、直播打賞糾紛、平臺金融糾紛三類典型案例,揭示了數字司法實踐中意思表示解釋模糊化、合同性質判定復合化、權利義務配置動態化等深層困境。“司法裁判要在法律邏輯與社會變遷間尋求動態平衡。”劉力結合這一理念,創新性提出“形義結合”的裁判方法,并通過事實、規范、本質、技術四個層面的構建,形成平臺合同糾紛裁判的系統解決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包丁裕睿在與談環節表示,劉力院長從三個案例出發談及“形義結合”的法律解釋方法和審判思維,是對傳統法律解釋方法的延伸和發展。這種方法要求法官具有更高的法律解釋水平、更強的事實認定和證據處理能力、更豐富的社會體悟,也要求庭審中增加更多論辯。在審判資源緊缺的背景下,學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需要更多合作,從而抽象出不同類型案件中各類要素,對案件進行適當類型化,從而緩解效率和公正潛在沖突。
鄭天衣
《上海自貿試驗區涉外商事審判實踐與發展》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三級高級法官
鄭天衣現場授課
第三講主講人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三級高級法官鄭天衣。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長期從事民商事案件審判工作,他從上海自貿試驗區司法服務保障的視角,闡釋了我國涉外商事審判的實踐與發展。
鄭天衣從我國涉外商事審判的現狀切入,指出其是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組成、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的重要途徑以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環節。涉外因素的識別是涉外商事審判的第一步,需通過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等維度綜合判斷,并通過典型案例解析了人民法院在處理涉外仲裁問題時如何根據案件情況和相關法律規定準確判定爭議是否具備涉外因素,以及此類因素如何影響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和司法管轄權等核心問題。圍繞上海自貿試驗區涉外商事審判的特點,鄭天衣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善意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健全外商投資權益平等保護、完善國際司法協助協調機制、構建多元解紛格局等五個維度,結合上海法院審理的典型涉外商事案例進行分析論證,展現出上海法院在依法服務保障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中的創新理念和擔當作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邵明在與談中談到,法學生應當加強學習法學理論或者法律原理。在今天的講座中,鄭天衣副院長通過涉外商事案件,具體闡釋了法官如何運用法律原理分析和解決法律適用中存在爭議的問題。邵明還以民事訴訟程序參與原理為例,說明學習和理解法學理論或者法律原理的重要性,促勸同學們培養運用法學理論或者法律原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朱川
《在商事審判中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金融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
朱川現場授課
第四講的主講人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金融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朱川,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他長期深耕商事、金融審判領域,經驗豐富,分享了來自審判一線的深入思考。本場講座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洪蕎主持。
如何學會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審判實踐、推動審判實踐,是每一位人民法官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講座中,朱川圍繞“在商事審判中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題,總結了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用于法律價值,把法律價值作用于審判思維,把審判思維作用于案件審理,由此實現習近平法治思想對商事審判指導的審判方法論,選取了“訴訟投資協議的效力”“出資未屆期股東轉讓股權后的責任承擔”“保證保險中保險人向擔保人的追償”“私募投資的性質及‘對賭條款’的反思”等重大爭議案例,就如何落實“十一個堅持”,在商事審判理念和個案解釋層面進行了細致深入地解讀分析,提出“商事審判中同樣要有制度自信,作出符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判斷與結論”等觀點,展現了商事審判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將灰色的理論與常青的生活相結合,不斷煥發出的活力和風采。
“如何理解涉外民事訴訟管轄中的適當聯系原則?”
“游戲平臺充值的游戲幣能否解釋為債權?”
“目前實踐中關于對賭協議糾紛的法律適用存在哪些難題?”
專家講座見解獨到、案例生動,同學們互動熱烈、提問踴躍,實務專家們結合自身經驗,給予了全面細致的解答。
聽課現場
聽聽講課現場的他們怎么說?
王竹溪
中國人民大學2023級法律(非法學)碩士
獨特的制度設計展現出中國智慧
通過聆聽吳金水院長的講座,我得以深入理解國際商事法庭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關鍵地位與復雜格局。國際商事法庭的出現是制度競爭與法治合作需求的必然結果。上海國際商事法庭的探索實踐引發我諸多思考,其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逐步發展,獨特的制度設計展現出中國智慧。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對管轄權、法律適用、審判程序等核心要素進行優化與創新,對國際商事秩序的維護與發展意義深遠。作為法律學習者,我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能通過深入學習,為推動上海國際商事法庭的發展盡一份力,助力中國在國際商事法治領域贏得更多話語權。
喬彩霞
中國人民大學2024級法律(非法學)專業碩士
穿透算法規則,構建數字時代的法治羅盤
“裁判智慧穿透算法規則,在實定法框架下構筑起調試社會關系的法治羅盤”穿透合同外觀的裁判智慧,是數字時代司法對算法規則的有效因應,今日講座劉力院長以平臺合同糾紛的解構與重塑為主線,以騎手勞動關系穿透認定、直播打賞合同效力、涉平臺交易金融化合同等平臺經濟合同裁判三大疑難問題切入,從規范性范疇、事實性范疇、關系性范疇、發展性范疇四個基本范疇出發,揭示“形義結合”裁判方法論的精髓,致力于立足實定法的規范框架的前提下,使法律成為調試社會變遷的有效工具,感謝劉院長精彩卓絕的講座,讓我們從中受益良多。
全慧欣
中國人民大學2024級涉外法治基地班本科生
我國司法對國際規則的兼容并蓄
非常有幸能夠聆聽鄭天衣副院長的講座,鄭副院長對案例的深度解析讓我直觀感受到了涉外商事審判的實踐智慧。從涉外因素識別到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每一步都彰顯了我國司法對國際規則的兼容并蓄,既堅守法治原則,又展現靈活包容。自貿試驗區“試驗田”的創新實踐,不僅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提供了中國方案,更傳遞出中國法治與世界接軌的堅定信號。希望我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從這些實踐中理解從知識到適用的轉化,努力成為既有本土根基、又有國際視野的法律人,為中國從規則“踐行者”邁向“制定者”貢獻青年力量。
黃翌
中國人民大學2024級知識產權法博士研究生
在商事審判中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
朱川庭長的分享,讓我收益良多。朱庭長從“十一個堅持”出發,結合個案的判決,講述了如何在商事案件審判中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講座中提到的“訴訟投資協議的效力”案讓我印象深刻。朱庭長認為,面對此類新型案件,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價值引領,同時將專業的商事審判思維貫穿其中。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面對法律空白、價值沖突以及利益平衡,要作出符合我國國情、解決實際問題的的判決與結論。這種理念,為我今后即將踏上的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
文:郭葭 王雙(實習)
攝影:蘇弋
值班編輯:郭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