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九
編輯|司徒夜
懸疑劇迷們最近可太幸福了!
前腳《借命而生》剛落幕,后腳《無盡的盡頭》就閃亮登場。
這接檔速度,簡直比追愛豆行程還緊湊,讓人直呼過癮!
本以為又一部懸疑 “神劇” 要誕生。
可誰能想到,首播 4 集后,網(wǎng)上評價居然 “畫風(fēng)突變”。
差評如潮水般涌來,理由還出奇地一致。
大尺度案件強勢開播
4月24日,《無盡的盡頭》在騰訊正式上線。
首播4集,熱度已經(jīng)突破20000。
這成績,堪稱 “開門紅”。
一看演員陣容,就知道這部劇“不簡單”。
男主角由許久未見的高偉光擔(dān)任。
與其他懸疑劇不同,這部劇的男女主可不是戀愛關(guān)系,而是少有的“純友誼”。
以往的懸疑或刑偵題材,很少聚焦于未成年犯罪。
這部劇將全部的視角都放在未成年案件上,其新奇性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觀眾。
開播之后,觀眾更是直呼:“這是能播的嗎!”
第一個案件尺度之大,就讓人毛骨悚然。
故事的開頭,三個未成年將15歲的初中生張文軒,帶到了一座爛尾樓。
穿著校服的張文軒,臉上沒有初中生的朝氣,反而是鼻青臉腫。
沒錯,他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3個霸凌者將他推倒在地,拳打腳踢,肆意嘲笑。
更過分的是,他們打開錄像,在張文軒的臉上撒尿。
看到這,不少觀眾的拳頭就已經(jīng)硬了。
但更讓人氣憤的還在后面。
張文軒掙扎站起,走向高樓邊緣。
委屈、氣憤、絕望、無助。
但一邊的霸凌者還在“威脅”他:
“你要是不跳下去,我就把剛剛拍的視頻發(fā)給你守寡的媽,還有你的朋友?!?/strong>
猶豫片刻的張文軒,轉(zhuǎn)身一躍而下,書包里的書本漫天飛舞。
悲劇發(fā)生之后,3個霸凌者的其中一個李暉,看到張文軒的腳還在動,于是趕緊撥通急救電話。
但卻被另一個霸凌者黃家旺阻止。
“死了就對了,不死就廢了?!?/strong>
黃家旺勸李暉,如果張文軒沒死,只是摔殘了,他們還得掏醫(yī)藥費。
于是,三個人還是逃走了。
張文軒的生命,就此停在了15歲。
法庭上,霸凌者交代了霸凌的原因,這個原因既可笑又可悲。
原來張文軒是班級里的衛(wèi)生委員。
李暉是張文軒的同班同學(xué),因為逃值日被老師懲罰連續(xù)值日一周。
他理所當(dāng)然的認(rèn)為一定是張文軒記了他的名字,報告給了老師。
所以就找來黃家旺和陳小斌要“嚇?!币幌聫埼能?。
根據(jù)檢察官提供的證據(jù),張文軒從來沒在值日表上記過任何人的名字。
他知道李暉逃值日,不僅沒有告訴老師,還主動幫同學(xué)打掃。
這樣一個品學(xué)兼優(yōu)的好孩子,就這么被校園霸凌害死了。
怎么能讓人不心痛?
這3個霸凌者,具有很強的典型性。
主犯黃家旺就是我們所說的“天生壞種”。
他是主要的打人者,即便進入看守所,也依舊是“刺頭”。
他不僅自己壞,還要教別人一起壞。
從犯陳小斌,是壞孩子身邊的“小跟班”。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跟著好人就學(xué)好,跟著壞人就學(xué)壞。
另一個從犯李暉是壞得不明顯的“好孩子”。
本性不壞,但是為了不成為“被霸凌者”,就只能和霸凌者一起玩,最終成為“霸凌者”。
第一個案件毫不留情撕開了未成年案件的“遮羞布”,
霸凌者的辯護律師,一上來就說了那句我們耳朵都聽到起繭子的話:
“小孩嘛,不懂事?!?/strong>
殊不知,“不懂事”的孩子在行惡時,其殘忍程度根本不輸成年人。
本以為又是懸疑劇的一匹“黑馬”,沒想到剛開播4集,就差評一片!
差評理由出奇一致
觀眾的批評聲主要針對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風(fēng)格分裂。
懸疑劇,主打就是一個氛圍感。
黑漆漆的畫面,陰冷的色調(diào),空靈的音樂,才是懸疑劇的“標(biāo)配”。
這部劇主線部分沒得說。
開局三少年殺人案與兒童盜竊案并行不悖。
兩個案件相互交織,卻不顯混亂。
在三少年殺人案中,受害者張文軒母親強烈要求三個霸凌者死刑。
不過最終那3人只判了幾年。
所以張文軒母親心中不服,甚至懷疑檢察官林之桃徇私枉法,故意輕判。
劇情發(fā)展中還加入了檢方對林之桃的調(diào)查,其專業(yè)度令人佩服。
但輔助線情節(jié)卻讓人不敢恭維。
明明是一部嚴(yán)肅的司法劇,但硬要加入一些喜劇臺詞。
比如女主被調(diào)到未檢辦當(dāng)主任后,對著下屬說:
“我給你安排個工作:你給我安排點活。”
這臺詞瞬間把緊張氛圍 “秒破”,這種風(fēng)格切換,就像吃火鍋突然加了一勺冰淇淋。
太突兀,嚴(yán)重破壞了劇情連貫性和嚴(yán)肅性,觀眾紛紛吐槽 “這是哪門子搭配”。
第二個方面是,沒必要的情節(jié)太多。
該劇最大的亮點就是“未成年犯罪”。
第一個案件直面未成年校園暴力,第二個案件圍繞操控未成年盜竊。
透過這兩個案件,我們開始懷疑“人之初,性本善”是否是正確的。
但在主線的精彩之外,總有一些不必要的情節(jié)拉低整體觀感。
比如在校園暴力案件中,穿插林之桃小時候的回憶。
在她幼年時期,父親酗酒家暴,整個家完全就是個“人間地獄”。
還有用很多鏡頭展現(xiàn)男主與老婆的互動。
這些情節(jié),既沒給主角形象加分,還分散了觀眾對核心案件的注意力。
就像看電影時突然插播一堆廣告,讓人煩躁不已。
第三個方面是,懸疑感不足。
無論是剛剛結(jié)束的《借命而生》,還是前段時間的《沙塵暴》。
都能讓觀眾看得過癮。
最大的原因就是懸疑感夠足,編劇特別會下“鉤子”。
但這部劇4集看下來不像是懸疑劇,更像是個輕喜生活劇。
明亮的氛圍,幽默的臺詞,生活化的表演,都沒有足夠的“驚悚感”。
如果是喜歡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懸疑劇的觀眾,那么這部劇可能會讓你失望了。
結(jié)語
當(dāng)下懸疑劇市場大火,劇方卻不能為了迎合市場就 “粗制濫造”。
《無盡的盡頭》目前前兩個案件還沒講完,給張文軒母親提供照片的“小紅帽”是誰,還沒有交代。
后續(xù)還有 4 個案件。希望它能 “逆風(fēng)翻盤”,給觀眾帶來真正的驚喜,別再驚嚇了。
畢竟,用心打磨劇本,把握好懸疑劇的節(jié)奏和驚喜感,才是留住觀眾的 “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