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人在西湖山上拍下這一幕:
有兩個孩子在山上居然吆喝賣黃瓜,
還在泡沫紙箱上貼著紙寫著:
5元一根,
旁邊還貼上付款二維碼。
記者隨后聯系上了擺攤賣黃瓜
兩孩子其中的男孩母親馬女士。
從馬女士口中得知,
原來在西湖山上賣黃瓜
是孩子們的心愿,
也是約定了很久的社會實踐活動。
4月20日當天天氣不錯,
和小伙伴相約了一個月
終于決定一起帶孩子去賣黃瓜,
小朋友們也都興奮得不行。
馬女士老家在四川成都,
如今定居在余杭。
上山賣黃瓜的兩個娃
都是7歲讀一年級,
一個家在余杭街道,一個在未來科技城,
曾經是托班同學。
4月20日,馬女士和兒子,
還有女孩父母,
5人帶著33根黃瓜(采購花了64元)
從老和云起登山,
走了半小時,大約下午3點
到了山上第一座亭子開始賣黃瓜。
“那天一開始生意不太好,
期間又換了好幾個地方。
也可能是上山太晚了,山上人不多。”
馬女士說,
“但是孩子們沒有因此泄氣,
反而吆喝起來更有勁了。
大約過了四五十分鐘,
才有了第一筆生意,
本來孩子們定的賣5元一根,
當時一家五口要買5根黃瓜,
看到他們一下買這么多,
孩子們就決定給他們優惠,
按3元一根賣給他們。”
馬女士表示,
當問孩子要不要我們幫忙削皮,
孩子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兩個孩子相互幫助配合,
男孩負責給新鮮的黃瓜削皮,
女孩則負責把削好的黃瓜送給顧客。
第一筆生意完成后,
給孩子一人獎勵了7塊5。
“沒有生意的時候,
兩個孩子會使勁地吆喝,
看到大家不買,還會去做調研。
有人告訴他們吃黃瓜不解渴,
有人說不喜歡吃黃瓜,
還有人說黃瓜賣的有點貴。
剩下沒賣完的黃瓜,
最后都分給了山上的老人們,
有的老人還要給孩子們發紅包,
孩子們也都沒要。”
雖然只賣出了最開始的一單,
本錢沒賺回來,
但孩子們成就感滿滿的,
還說下次要去賣水果。
“孩子們可以體會到賺錢不易,
沒有門檻的生意很卷很難做,
必須讓顧客滿意,刮得干干凈凈……“
馬女士說,因為做生意累了,
平時晚上十點多才睡的孩子,
當天晚上九點就入睡了,
“我告訴他,
(賣黃瓜)這個事情沒什么門檻,
誰都可以做,所以不是那么容易,
就更要好好讀書,未來能做更多的事。”
馬女士分享的育兒經歷,
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
有人表示贊同和支持,
也有人持不一樣的看法。
@依稀:身傳言教,現身說法。
@梧桐雨:很不錯的實踐,下次上午去人多涼快點,下午爬山人少還天氣熱。
@橙友Q0L3bx:這個行為與好好讀書沒有必然聯系。 讓孩子玩玩足矣。
@橙友OQ3rkNkD:閱,不是很贊成這做法。
@x俠:從小到大,培養孩子的營銷能力
你怎么看?
歡迎在評論區參與互動留言。
來源:橙柿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