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張愛珍突然感到胸悶氣短,起初并未在意,但癥狀持續一個月后,她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胸腔內存在異常。同年11月20日,她在CT引導下接受了經皮縱膈腫瘤穿刺活檢術,術后病理報告顯示為AB型胸腺瘤,不排除惡性可能。然而,醫生在告知病情時,卻刻意向她和家屬強調了“良性”的診斷。
“醫生告訴我這是良性的,但我后來看到病歷上寫的都是‘惡性’。”張愛珍回憶道,“后來我才知道,因為我家姊妹多,都在身邊照顧,醫生怕我承受不住,所以沒直接告訴我實情。”
放化療之路:險象環生
進一步檢查發現,腫瘤呈扁長形,像藤蔓一樣緊緊包裹住她的動脈血管和氣管,導致手術風險極高,醫生建議先嘗試放化療,待腫瘤縮小后再評估手術可能性。
放療一個月后,腫瘤從最初的12厘米縮小至7厘米,但手術風險依然很大。隨后,她開始了化療。第一次化療后,她的身體狀況尚可,但第二次化療時,卻突發電解質紊亂,意識模糊長達十余小時,被緊急送往搶救室,才勉強保住性命。
“那次真的太危險了,差點就沒了。”張愛珍心有余悸地說。經歷了這次險情后,她堅決放棄了化療。家人不愿放棄,開始在網絡上尋找其他治療方案,最終決定嘗試中醫治療。
中藥調理:病情逐漸好轉
2021年4月20日,張愛珍前往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就診,開始服用中藥調理。當時她的身體狀況極差:化療后虛弱乏力,脾胃功能受損,雖有食欲但進食后胃脹嚴重,口干卻飲水后仍感不適。確診以來,她的體重已下降了十六七斤,日常活動時胸悶氣短,連上樓都感到吃力。
經過一個療程的中藥調理,她的脾胃功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多食;體力稍有恢復,但整體仍顯虛弱。同年5月17日的復查顯示,她仍有輕微貧血,CT檢查提示主動脈弓處的軟組織影大小為5.6×1.5cm。
令人欣喜的是,四個月后(2021年8月30日),再次復查時,病灶明顯縮小。她興奮地將結果發給主治醫生,報告顯示腫瘤已縮小至2.6×2.8cm。
持續康復,鞏固療效
中藥治療一年半后,醫生在查看她的CT片子時,驚訝地問道:“你做手術了?”張愛珍笑著回答:“沒有,我一直喝中藥,不敢手術。”
到了2022年,她的病情已趨于穩定,進入春秋兩季的鞏固治療階段。2024年1月的復查顯示,前縱膈的條狀軟組織影約為3.8×0.5cm,與2023年的檢查結果相比無明顯變化,說明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024年10月10日,張愛珍參加了“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西安站”公益活動。站在臺上,她精神飽滿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經歷:“以前瘦得只有九十來斤,現在你看,我胖了,病灶也只剩下一點點了。”她的故事,讓在場的許多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
結語
張愛珍的經歷表明,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中西醫結合可能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盡管她曾因放化療險些喪命,但通過長期的中藥調理,不僅病灶顯著縮小,身體狀況也逐步恢復。她的故事,不僅是個體的康復奇跡,也為其他腫瘤患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