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15日中國因關稅貿易的影響以及成本控制的考量,果斷按下了與波音公司業務合作的“暫停鍵”,停止進口波音飛機和相關零件,而其實在這之前,就有外媒爆料稱,中國已經將兩架波音飛機退回到了美國。
但這些消息一直處于“傳說”狀態,波音公司始終沒有正面回應,而在很多美國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和波音“脫鉤”簡直是天方夜譚,畢竟中國和波音多年以來都有合作,很多人不相信會這樣果斷。
但沒想到這次中國來真的,這不波音在23日的時候證實了中國確實停止進口波音,但其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卻表示要是中國想要接收可以再給一次機會,不然不會再等的,這是怎么一回事兒?
?——【·波音是機會還是威脅?·】——?
4月23日,沉默了一周的波音公司終于打破了沉默,波音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公開證實中國已經停止接收新飛機,他坦言,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關稅環境不好”,但同時也強調,公司不會讓這些困難阻礙波音的復蘇計劃。
奧特伯格還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今年波音公司計劃向中國交付50架飛機,如果中國愿意接收,波音可以給中國一個機會;但如果中國不打算接收,波音“不會等太久”,將會把這些訂單轉交給其他國家。
這番言論,聽起來像是在給中國一個“臺階”下,但仔細琢磨,更像是一種“威脅”,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中國不盡快恢復合作,波音就會另找買家,而對于波音的這番表態,業界的看法不一。
有人認為,在中美貿易關系如此緊張的特殊時期,波音更應該保持耐心,給雙方更多的時間,等到貿易環境改善之后再談合作。畢竟,貿易戰是美國主動挑起的,波音卻把責任都推到關稅環境上,這種做法有些“甩鍋”的嫌疑。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波音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因為公司現在正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過去兩年,波音接連遭遇了多起重大事故,這些事故不僅讓波音的聲譽一落千丈,更給公司帶來了巨額的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波音急需中國接收訂單,緩解財務壓力,所以才會用這種看似強硬的方式催促中國。
?——【·中國與波音合作·】——?
中國與波音的合作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當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航空運輸業急需更新機隊,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和國際航空需求。
1979 年,中國民航總局與波音簽署了購買波音 707 客機的協議,這標志著中國與波音合作的開端。此后,波音 737、747 等經典機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迅速成為中國民航機隊的主力機型。
進入20 世紀 90 年代后雙方合作逐步從單純的飛機采購向更廣泛的領域拓展。波音開始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和服務中心,為中國客戶提供技術支持、維修保養等服務。
與此同時,中國的航空制造企業也開始參與波音飛機零部件的生產。這一階段的合作,不僅推動了中國航空制造業的技術進步,也讓波音在中國建立起更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實現了雙方在產業層面的深度融合。
而近年來,中國與波音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中國航空公司持續批量采購波音飛機,訂單金額屢創新高,這也是波音覺得中方會“回來”的原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早有對策·】——?
雖然波音的想法很好,但中國面對外部合作的不確定性,早已通過多元化布局與自主研發戰略構建起 “雙保險” 發展模式,這不僅有效降低了外部風險,更推動國內航空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
現在中國與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合作正迎來新一輪升級。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顯示,2023 年空客向中國交付飛機數量同比增長 18%,雙方在 A320neo 系列客機的采購協議持續深化。
這種合作深化并非偶然,空客憑借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靈活的交付機制,精準對接中國民航市場機隊更新需求。2024 年天津空客總裝線第 600 架 A320 系列飛機交付,標志著中歐航空產業合作進入全新階段,也為中國市場提供了穩定的運力補充。
與此同時,國產大飛機 C919 的量產進程正在打破國際航空市場的原有平衡。商飛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C919 已獲得超過 1200 架訂單,產能規劃從 2024 年的 15 架逐步提升至 2030 年的 150 架。
這款承載國家戰略的機型,通過集成電傳操縱、超臨界機翼等先進技術,在油耗、噪音等核心指標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值得關注的是,C919 的國產化率已達 60%,帶動形成長三角航空產業集群,標志著中國航空制造業從“零部件代工”向“整機研發”的質變。
而在波音未履行訂單的處理上,中國也展現出理性審慎的態度。民航專家指出,受貿易政策、技術標準等多重因素影響,波音 737MAX 等機型復飛仍存不確定性。
這種市場觀望狀態,本質上是中國航空企業對供應鏈安全的重新評估。根據國際航協數據,波音飛機的維護成本在 2023 年同比上漲 12%,疊加關稅政策帶來的隱性成本,使得國內航司不得不重新審視采購策略。
中國航空產業的戰略轉型,本質上是國家制造業升級的縮影。通過 “外引內培”雙輪驅動,既保障航空運輸市場的穩定供應,又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隨著國產發動機 CJ-1000A 等關鍵項目的突破,中國航空產業正逐步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這種戰略定力將深刻重塑全球航空產業格局。
?——【·其他國家的“趁火打劫”·】——?
就在波音和中國陷入僵局的時候,一些國家看到了“機會”。有媒體報道,在中國退掉波音的訂單之后,印度和馬來西亞主動站了出來,表示愿意接收原本要交付給中國的飛機,而且已經和美國進行了協商。
這兩個國家之所以這么積極,和美國最近在全球開展的貿易談判有關。美國在和各國談判關稅問題,印度和馬來西亞想通過這種方式向美國示好,表達合作的誠意。
這也讓波音公司覺得,即使失去中國市場,自己也不愁沒有買家,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印度和馬來西亞的航空市場規模和中國根本沒法比。
中國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航空大市場,每年的飛機需求量巨大,而印度和馬來西亞只是想要寥寥幾架飛機,這對于深陷困境的波音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波音的危機。
?——【·結語·】——?
如果美方能夠放寬出口限制,并承諾在關鍵技術領域進行一定程度的轉讓,那么中國有可能部分恢復對波音飛機的采購。
反之,若美方繼續堅持現有的貿易政策和技術封鎖策略,那么隨著C919產能的不斷擴張以及空客在中國市場滲透的加速,波音在中國市場的邊緣化將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信息來源:波音給中國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飛機,還聲稱要再給中國一個機會
波音證實:中國已停止接收新飛機
波音公司稱因貿易戰中方停止接收新飛機 中方回應
一周內三架退貨,波音證實:中國已停止接收
波音(BA.US)CEO:中國暫停接收飛機交付 擬將其訂單轉交他國客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