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 (歐陽易佳)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今日,中國農業節水和農村供水技術協會第四次會員大會在京召開。與會嘉賓表示,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近年來,我國系統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構建起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現代化農業體系,為糧食豐收提供堅實支撐。
水利部副部長朱程清表示,通過實施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制度優化、主要農作物灌溉規程完善及節水技術推廣,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顯著擴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持續深化。202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其中80%的糧食產出源自灌溉耕地,凸顯了水利基礎設施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農村供水工程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已實現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的階段性目標,當前工作重心正從“有水喝”向“喝好水”升級,全面推進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著力提升工程建管水平和水質保障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墾節水農業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尹飛虎提出,針對國家農業節水產業技術發展新要求,已建立以農墾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融合的創新機制,重點推進滴灌技術屬地化應用示范,構建南北區域適配的節水技術體系,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水利部原副部長翟浩輝翟浩輝建議,通過試點集成智能灌溉、水肥一體化、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打造節水示范基地;同步完善節水設備研發、工程運維等技術標準與行業規范,強化資格認證與信用評價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行業規范化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