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四野下轄4個兵團,4位兵團政委分別是蕭勁光、肖華、賴傳珠和莫文驊,前三位是一位大將和兩位上將,唯獨莫文驊授中將銜,為何他會“低人一等”呢?
1910年1月,莫文驊出生在廣西南寧的一個富裕家庭,家中不僅有田地,父親還開有一家布店,這讓他有條件讀書。莫文驊在求學期間接受到了新式教育和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從小他就有著遠大的理想。
值得一說的是,莫文驊的入黨介紹人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大將張云逸。從1926年開始,莫文驊就從事進步運動,并加入共青團,期間還被敵人抓捕入獄過,1929年夏,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莫文驊考入了南寧軍校,同年底他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
起義后成立了紅軍第7軍,莫文驊被任命為軍部機要參謀,他跟隨部隊參加了攻占隆安、四把和榕江城等戰役,在飽經戰火洗禮之后,由于時任紅7軍軍長的張云逸親自介紹入黨,莫文驊深受張云逸的器重。
莫文驊參與了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在長征路上莫文驊擔任過干部團的政治處主任,團長是陳賡,由此可見當時莫文驊在紅軍的地位并不低,抵達陜北之后莫文驊依舊受到了重用。
1935年冬,工農紅軍學校合編成立,莫文驊被任命為校政治部主任,后改編為紅軍大學,莫文驊主動申請入校學習,成為了第一期的學員。在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之后,莫文驊被留在了后方,擔任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
抗戰時期,莫文驊長期在后方工作,擔任保衛邊區、建設邊區的重任。從1935年抵達陜北,到1945年抗戰勝利,莫文驊在陜北工作長達10年,他工作兢兢業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深受上級認可。
1945年10月,大批優秀干部被調往東北,莫文驊也成為了其中之一,他被任命為南滿軍區副政委,后來擔任過第4縱隊政委,參加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他和司令員吳克華指揮4縱血戰6晝夜。
莫文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第3縱隊司令員韓先楚的高度評價,稱其“是一位能率部打勝仗的好政委!”1948年11月1日,莫文驊入關作戰,后出任四野第14兵團政委,3個月后調任第13兵團政委。
從莫文驊的任職來說,他是兵團正職,而且資歷也不低,可是在1955年大授銜時,莫文驊卻只被授中將銜,這實在是令人感到意外和不解。對此莫文驊在晚年有過解釋,直言自己是得罪了一個人。
事情發生在莫文驊擔任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期間,當時司令員是蕭勁光,政委一職卻暫時空缺許久。有一天高崗找到莫文驊,自薦想擔任留守兵團政委,請莫文驊幫忙推薦,不過莫文驊認為高崗不適合擔任政委,便沒有推薦。
雖然高崗后來沒有當上留守兵團政委,但是高崗后來職務很高,擔任了東北軍區司令兼政委,莫文驊成為了他的下屬,在之后的評級中莫文驊受到了影響。不過此事無法追本溯源,莫文驊也從不在乎個人得失,2000年,莫文驊將軍病逝,享年9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