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第10個中國航天日當天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神舟二十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八院試驗隊的故事從上海書寫到酒泉
“很浪漫”,他們說
因為這是離星星最近的工作
“90后”們已獨當一面
從設計師的筆尖到操作員的指尖,從深夜的會議室到晨曦中的發射塔,正是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堅守,火焰才能照亮蒼穹。
鋰電池測試崗的周英潔已多次進入發射場,這次已然能夠獨當一面,面對此次發射場自己工作職責的變化,她坦言:“獨立承擔測試一崗賦予我技術決策的主體責任,需自主研判電池容量狀態,精準比對各階段容量和電壓數據的一致性要求。”
“凌玉師傅告訴我‘次次進場都要以首次進場的標準要求自我’,我也正在努力做到,不放過任何疑點,堅決不讓任何問題在我的手中發生!”這個1998年出生的女設計師說起話來,眼神異常堅定。
1999年出生的艙體總裝工藝員丁一然,已經是第四次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常年奔波于上海、北京和發射場之間,讓這位年輕人擁有超出同齡人的沉穩和干練。
在上海,他需要關注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在北京,他需要配合總體完成各項大型試驗;在發射場,他要完成整船相關總裝和測試工作,“總裝工作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專業,所以我們對產品的狀態要做到非常熟悉,尤其是對細節的把控,這樣才能做到心里放心、萬無一失。”
1996年出生的電源分系統設計師陳藝蕾,從事飛船型號已6年有余,這已經是第7次參加試驗隊任務了,一次次的歷練已經讓她對發射場電源分系統的測試流程了然于胸。
面對此次首次帶隊的挑戰,她始終保持“首次要有百倍的信心,百次要有首次的標準”的態度,將每一項當天測試的數據做好判讀確認,對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做好推演預想,為保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保駕護航。
她說:“面對一年兩艘的常態化發射,可以感受到載人飛船團隊對產品與飛行方案等方面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也在不停地為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優化航天員的體驗而努力,給空間站在軌穩定運營打好基礎。”
每一次堅守都是一次擔當
航天強國的征程上,偉大與艱辛始終同行。那些細微的光芒,可能是廠房里一個彎腰的背影,是測試數據前一次固執的堅持,或是發射成功后一抹悄悄擦去的眼淚。
“嚴起來、緊起來、動起來”,這是八院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試驗隊長丁同才在進場動員會上對全體隊員的要求,“作為今年載人航天工程的首發任務,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如既往的戰斗力,全力以赴確保試驗任務圓滿成功!”
從神舟四號到神舟二十號,二十載光陰在47歲的試驗隊技術綜合楊華星額間刻下溝壑,卻從未磨滅他心底的那團火。對待技術,他一絲不茍,任何變動他都能深層次剖析出是否可行。作為試驗隊的老前輩,一聲聲“老楊”是大家對他最親切的稱呼,也是對他二十載堅守最樸實的敬意。
“沈鑫,還有一碗粉你多吃點。”面對食堂里隊員們的“特殊照顧”,沈鑫艱難拒絕:“不能吃了,再吃腰粗了,下午電池口進不去了。”幽默的回答讓大家都笑了起來,這常常是忙碌的試驗隊生活中輕松愉快的難忘瞬間。總裝廠房塔架上,沈鑫換上艙內專用的軟底防靜電鞋,匍匐爬進了僅有45cm×45cm的電池操作口,在高度不足80cm的艙內,順利完成了5塊電池的安裝。漆黑的艙內,一束明燈,照亮著艙內,也照亮著他那認真穩重的臉龐,蜷縮在狹小艙內的身影,正用最沉默的方式,書寫著航天人最動人的堅守。
“金牌”對接后繼有人
“1號,調整電源電壓為28V。”“對接環推出到準備對接位置。”……1996年出生的張漢亭,已經是試驗隊的“老隊員”。作為對接機構機械組件的主管設計師,他從事的對接機構設計工作是一項精密龐雜的系統工程,與其他各系統的協同合作,成為張漢亭在發射場的重要工作。
他說:“師傅對我的要求總是十分嚴格。總是教導我對產品的認識不能只浮于表面,測試結果正常不代表著工作結束,而是應該沉下心去掌握原理,多想想為什么是這樣設計。這樣的習慣促使我能逐步成長起來,獨立勝任崗位工作。”
漢亭口中的師傅,就是對接機構分系統負責人兼二分隊的隊長于茂華。他既是行走的對接機構“產品百科全書”,又是出了名的“細節控”,哪組數據存在歷史偏差、哪個彈簧剛度多少,他總能脫口而出。
“對于對接機構來說,交會對接終點的精度越高越好,而對接機構的容差范圍則越大越好。所以對每一套對接結構,我們在出廠前都將進行31次捕獲緩沖試驗,確保我們的機構容差能力符合要求。”
如今,“金牌”對接機構已經順利執行了34次對接(不包括神舟二十號對接)、30次分離任務,這背后,是一代代對接機構研制人員用智慧和堅守鑄就的傳奇。
在那些曾經的日夜里,他們反復推演過上千種對接工況,爭論過無數個技術細節。他們說“對接的工作其實很浪漫,就是要讓兩個在太空中高速運行的大家伙,像戀人牽手般溫柔相會。”正是這份浪漫的執著,讓中國對接從落后到領跑,讓“太空之吻”一次次完美綻放。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在看】與【點贊】,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當【在看】數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通訊員 陳帆 李同
責任編輯:張家寧
校審:姚佳森
終審:沈蔚
點亮點贊、在看
致敬中國航天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