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貸本是一種普通的借貸行為,然而近日,在泉州找工作的小敏和小婷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誤入“美容貸”陷阱的遭遇……
來自湖南的小敏和小婷反映,2024年3月,她們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對方聲稱能輕松獲取高收入,可到地方后她們才發現竟是在夜場工作。
小敏說,剛開始上班時,夜場領隊就勸她們提升形象,這樣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并且主動帶她們去了泉州薇琳凱醫療美容機構,當時在辦公室內,一名林姓男子接待了她們,并專門介紹了美容項目,還聲稱可以優惠。
小敏和小婷表示,她們一開始因為價格有些猶豫,但經過林某某一番勸說就同意了,而且她們一度以為這筆費用有人代付。
最終小敏接受了三次微針項目,小婷做了面部填充和鼻部整形。兩人分別在網絡貸款平臺上貸款了3萬元和4.5萬元。然而,數萬元的整形項目并未給她們帶來高收入,反而背上債務后難以脫身。
為了核實她們所說的情況,記者找到了泉州薇琳凱醫療美容機構的相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在機構內介紹美容項目給小敏、小婷等人的林某某,并不是美容機構的負責人或工作人員。
薇琳凱工作人員
他之前只是跟我們公司有一些業務上的合作,并不是我們公司員工,他借用公司場所辦公確實是我們在日常管理的上的漏洞。
林某某
我是他們公司的業務員,負責的是總團隊的業務。
當天,小敏給記者出示了一份聊天記錄,表示當時她曾找夜場領隊討說法,對方似乎提到了整容一事的分成。小敏稱,林某某也曾說介紹人來做整形美容項目有分成,而且還提及有貸款整形的女孩子,在夜場工作比較穩定。
當記者通過電話對林某某提及聊天記錄的內容后,他突然情緒激動,而薇琳凱醫美機構人員也當場掛斷了電話。采訪當天,小敏和小婷通過報警拿回了部分錢款。法律人士提醒,如有證據表明中介存在惡意欺詐,建議保留證據,報警處理。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此類美容貸引發的消費糾紛并不少見。此前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與“美容貸”相關的詐騙案,審判長介紹,被告人的犯罪環節分為四個步驟,一步步將被害人引入陷阱。
步驟一:發布高薪招聘信息
步驟二:“面試”要求醫美提升顏值
步驟三:誘導應聘者辦理美容貸
步驟四:編造謊言“玩消失”
針對如何防止落入美容貸“陷阱”,法律人士提醒,求職者應耐心審查勞動合同、貸款合同中的各項條款。
《幫幫團》提醒
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求職者要選擇與自身條件相匹配的崗位。碰到整形、貸款等情況,建議求職者先冷靜一下,審查醫美機構的資質,同時審慎評判自己的經濟條件和還款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