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美妝“扛把子”珀萊雅(603605.SH)昨日披露了財報,營、利雙增的靚麗業(yè)績下,隱藏著揮之不去的增長煩惱。
除核心單品外,其余品牌均未能出圈,顯示珀萊雅增長后勁不足;其次,線上營收占比增至95%,線下收入下滑,說明公司線下渠道拓展遇阻。有意思的是,毛利率的提升竟源于運費率下降,珀萊雅還吃上了快遞價格戰(zhàn)的紅利。
產品、渠道多元化的困境,均指向珀萊雅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這個成于線上、搭乘國貨之風、發(fā)揮平替優(yōu)勢、靠銷售驅動增長的品牌,經過多年發(fā)展或已形成路徑依賴。若無法通過創(chuàng)新突破高端化瓶頸,只能繼續(xù)被動依賴線上電商,屆時以價換量飲鴆止渴,珀萊雅或將在不久的未來遭遇增長瓶頸。
產品、渠道都缺第二曲線
靠大單品策略出圈的珀萊雅,產品端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
根據最新財報,公司目前仍靠主品牌“珀萊雅”拉動增長,其去年實現營收85.8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接近80%,與前兩年相差不大。而這一核心爆品去年盡管實現了19.55%的增長,相比前兩年37%左右的增長率,已有明顯下滑。
來源:財報
大單品之下,營收略高的“彩棠”品牌去年并未實現爆發(fā)式增長,這個曾被視作第二增長曲線的品牌去年僅帶來11.91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9.04%,增速較此前的75.06%、132.04%大幅下滑,明顯是后勁不足。
要知道,成立于2011年、2019年被珀萊雅收購的彩棠,大規(guī)模品牌化的時間并不長,卻已然增速疲軟。此時珀萊雅再欲借其扛起第二增長曲線的大旗,似乎過于勉強。
除了“珀萊雅”、“彩棠”外,其余自有品牌營收均不過5億元,未成氣候。唯一算得上爆發(fā)式增長的原色波塔,盡管去年增速有138.36%,但由于報表編制形式的改變,無法與往年數據作對比,且1.14億元的營收對公司總營收的貢獻實在有限。
渠道端同樣面臨多元化困境。
10多年前的珀萊雅遠,實力遠未達到問鼎“國貨之光”的程度。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珀萊雅敏銳的抓住了直播電商、社交種草等風口,特別是與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合作,令其線上銷售呈現爆發(fā)式增長。
然而,美妝賽道是個注重消費體驗的領域,線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隨著網購用戶增量趨于穩(wěn)定,互聯網流量紅利效應逐漸減弱,線上渠道持續(xù)高增長壓力增大,眾多美妝企業(yè)紛紛重啟線下渠道,珀萊雅也不例外。
2023年珀萊雅重啟線下渠道,雖扭轉了此前收入下滑態(tài)勢,但增速不快。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線下收入僅有5.32億元,對整體營收貢獻少的可憐;即便如此,線下營收去年還下滑了13.63%,顯示公司線下擴張遇阻。
相比之下,2024年,珀萊雅線上營收實現102.34億元,同比增長23.68%,營收占比達到95.06%,較前兩年不降反增,顯示公司對線上渠道的依賴度仍在擴大。
嚴重依賴頭部電商平臺的后果,是應收賬款的激增及回款速度變慢。去年,珀萊雅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4.99次,明顯低于2023年的39.87次、2022年的53.04次,原因主要系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銷售額增加,導致期末應收賬款增加。
據悉,公司2024年期末應收賬款金額5.18億元,同比增長50.32%;其中,對京東的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為4.99億元,占整體應收賬款的比例超96%。
重銷售、輕研發(fā),以價換量存隱憂
根據珀萊雅披露的經營數據,去年第四季度,公司三大類產品售價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環(huán)比有兩類也出現下滑。
其中,以營收占比最高(83.78%)的護膚類產品為例,該產品去年Q4平均售價同比下降8.16%、環(huán)比下降9.69%,公司給出的原因系“水乳產品和套盒占比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有雙十一促銷的關系,Q4為美妝企業(yè)全年銷售的旺季,不少品牌會采取打包銷售套盒的方式來實現GMV的增長,目的是薄利多銷。珀萊雅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相較于精華面霜等高毛利的產品,水乳產品單價較低,若非出于優(yōu)化產品結構的考慮,后者銷售占比的提升,是否意味著消費者不再愿意為其高溢價產品買單了?
對比同期2023年的銷售表現,更能說明問題。據披露,2023年Q4珀萊雅護膚類產品的平均售價同比上升35.25%,環(huán)比上升22.58%,彼時公司給出的原因系“線上銷售占比增加,單價較高的大單品(精華、面霜類)同比銷量增加,收入占比上升”。
來源:公告
時隔一年、天差地別的表現,是否可以理解為,在毛利更高、也是珀萊雅更為依賴的線上渠道,高毛利產品變得不好賣了,因此公司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維持增長?其背后折射的乃是品牌高端化的困境。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高端產品不好賣了,珀萊雅的盈利能力理應下滑才對。但按照珀萊雅的說法,公司去年銷售毛利率小幅提升了1.46個百分點,但原因較為意外——系運費率的下降。
來源:財報
財報顯示,珀萊雅去年運費成本金額同比下滑0.44%,其中占比最高的護膚類產品運費金額下降5%。
其實不難理解,在快遞行業(yè)價格戰(zhàn)如火如荼的今天,各家快遞公司單票價格一降再降。這對于線上營收占比超95%的珀萊雅來講,確實大大有利于其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銷售費用高企對利潤的侵蝕,珀萊雅在去年實現71.39%的毛利率背景下,凈利率只有14.71%。
財報顯示,2024年珀萊雅銷售費用高達51.61億元,同比增長29.93%,銷售費用率47.88%,再創(chuàng)新高,主要系本期的形象宣傳推廣費同比增加10.68億元,同比增長30.22%。
相比之下,公司去年研發(fā)費用為2.10億元,研發(fā)費用率僅1.95%,同比略微下滑。同期銷售費用是研發(fā)費用的24.6倍。
試問一個重銷售、輕研發(fā)的公司,要如何實現品牌高端化?也正因為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增長靠銷售驅動,才導致其持續(xù)打造爆品的能力不足,進而無法擺脫對線上渠道的高度依賴。
只是,珀萊雅的線上紅利還能吃多久呢?(本文首發(fā)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