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技術狂奔遇上人性慢走
文|巴桂樹
現代職場版的辦公室故事在通信鐵塔閃亮上演,兩位主角用身體語言演繹了何為“工作生活兩不誤”。當安徽鐵塔指揮中心的LED巨屏突然切換成“生命大和諧”“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情節性直播,這場本應展示應急處置和5G速度的技術舞臺,瞬間變成了數字時代的《金瓶梅》彈幕現場。
會議室里的激情戲碼,堪比通信行業的“信號滿格”——這邊廂視頻會議系統傳輸著不可描述的數據包,那邊廂“安徽應急”四個大字在屏幕上方同樣很激情地閃爍,活脫脫上演了“情欲應急演練”的黑色幽默。如此場景,實在有點活色生香,難怪看到這場直播的同事,都伸長舌頭大感驚訝,也紛紛舉起手機錄像留念。
但有點詭異的是,從視頻上看,一群男同胞幾乎是眼都不眨一下的,盯完整場直播,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笑評一番。當然女同事要內向一點,有人用留縫的指頭擋眼,有人扭頭低頭淺笑。這對野鴛鴦大概忘了,通信鐵塔的天線能捕捉電磁波,自然也能捕捉荷爾蒙波動。他們用人體行為藝術證明:再堅固的鋼架結構,也架不住欲望的電流短路;再嚴密的防火墻,防不住褲腰帶的城門失守。
實際上,當代職場倫理在這出荒誕劇里層層剝開。第一層是技術反噬,視頻會議系統本是現代企業效率圖騰,此刻卻成了數字春宮圖的展播平臺;第二層是管理失序,號稱“通信基礎設施國家隊”的調度中心,竟成了私人情感基建的施工現場;第三層是人性悖論,在處處監控的智能辦公環境里,偷情者偏要挑戰AI識別的極限,頗有幾分唐吉坷德大戰風車的悲壯。不用說,這場發生在通信中樞的艷視頻事件,恰似給數字化轉型潑了盆狗血——原來萬物互聯的時代,最先打通任督二脈的竟是某些員工的褲腰帶。
正如前述,看客們的這般反應實在讓人玩味。有人化身福爾摩斯分析窗簾褶皺,有人成為人體工學專家考據座椅承重,更有技術宅忙著計算視頻碼率。還有人開始動員“人肉網力”,稱男女非夫妻或戀人,男方有孩,女方臨時工未婚……這場全民網絡狂歡,完美演繹了“吃瓜群眾”的四重境界:一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二是查細節堪比刑偵,三是編段子妙語無下限,四是憂國憂企痛心疾首。當“停職檢查”的通報遇上熱搜榜單,嚴肅的企業聲明在表情包攻勢前,脆弱得如同1G網絡面對6G洪流。
鐵塔公司的危機公關倒是頗具行業特色——連夜組建專項組的效率堪比基站建設,停職檢查的決策精準如信號定位。只是不知道這場“信號塔下的信號事故”,能否真正觸發企業管理的系統升級?畢竟,能防雷擊的通信設備防不住欲火,抗臺風的鋼結構扛不住腿軟。當技術狂奔遇上人性慢走,再先進的云平臺也可能飄來幾朵讓人目眩的“桃花云”。
(這種鏡頭以前還發生過)
這場數字時代的《廊橋遺夢》最終留下靈魂拷問:在攝像頭比星星還密集的今天,偷情究竟是勇氣的贊歌還是愚蠢的絕唱?當“安徽應急”的標識成為桃色背景板,我們突然發現,最需要應急演練的,或許不是通信系統能否通達,而是如何防范某些人按捺不住的荷爾蒙不定期瞬時爆棚。
巨屏生異景,鐵塔演奇篇。
本展應急技,忽成春戲連。
鋼架難承欲,墻嚴失守關。
塔中興鬧劇,倫理碎斑斑。
星羅皆眼目,偷樂是愚癲。
最急應防處,情潮潰壩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