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 上海車展”)已經在 4 月 23 日拉開帷幕。來自全球的各大車企以及其他參展的汽車供應鏈企業都為我們帶來了一系列重磅發布活動以及技術和產品的展示,可謂看點滿滿。
而就在 4 月 23 日,專注于芯片設計的聯發科也在 2025 上海車展上發布了全新天璣汽車旗艦座艙平臺 C-X1 和旗艦聯接平臺 MT2739,面向以 AI 座艙與艙駕一體為主旋律的車芯市場投入了一顆“性能核彈”。
同時他們還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前沿的生成式 AI 技術與智能體 AI 座艙應用,將先進 AI 與多媒體技術引入新一代智能汽車,共同領創未來智能出行體驗的創新方向。
眼下,隨著智能汽車越來越被全球消費者所青睞,其帶來的智能座艙交互體驗正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
根據麥肯錫在 2024 年針對中國消費者選擇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原因的調查中,選擇“智能座艙體驗更好”的用戶占比達到了 62%,僅次于“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
可見座艙的智能化水平已經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下半場發展的關鍵突破點,而在影響智能汽車座艙體驗的要素中,芯片無疑是是重中之重。
提到聯發科,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手機芯片,在車用市場,布局近十年的聯發科,同樣也是妥妥的實力派頭號玩家。
早在 2016 年,聯發科就已進入車用芯片領域,開始面向全球車企提供產品線完整且高度整合的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天璣汽車平臺在市場中一直保持增長的勢頭,其中天璣汽車座艙平臺在 2023 年的全球市場出貨量已超 2000 萬套,天璣汽車聯接平臺更獲得全球頭部汽車制造商采用。同時,聯發科預估,到 2028 年,聯發科的汽車座艙平臺全球市場累計營收將超過 30 億美元,這意味著到那時,聯發科在車芯的占有率將來到行業最前列,大多數的智能汽車都將搭載聯發科的座艙芯片。
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沉淀,讓聯發科能夠拿出天璣汽車旗艦座艙平臺 C-X1 這樣的殺器。
這顆 C-X1 誕生的節點足夠關鍵,當前 AI 正在改變汽車產業,特別是智能體 AI 在人機交互、駕乘體驗、車載娛樂服務以及生產力優勢等方面正在賦能新一代的沉浸式座艙體驗。這也為智能座艙芯片在 AI 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極致的要求。
作為在 AI 領域有著長年深耕并且已經在移動市場積累了領先 AI 技術與能力的芯片企業,聯發科很早就洞察到了 AI 將是智能座艙領域下一個關鍵技術趨勢,因此,能在此刻推出全新天璣汽車旗艦座艙平臺 C-X1,尤其顯得“恰逢其時”。
那么,天璣汽車旗艦座艙平臺 C-X1 究竟有多強?強在哪里?又是如何用 AI 定義智能座艙新體驗的?我們接著來看。
集成 NVIDIA Blackwell GPU 構建雙 AI 引擎,聯發科為智能座艙給出“版本答案”
看完發布會,IT之家認為全新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之所以強大,核心就在于它采用 ARM 架構的同時,還集成了 NVIDIA Blackwell GPU 與深度學習加速器,通過 GPU 與 NPU 同步進行 AI 預算構建雙 AI 引擎的彈性算力架構,提供滿足未來智能座艙需求的強大 AI 算力。
具體來看,C-X1 基于先進的 3nm 制程,采用 Arm v9.2-A 架構(12 核 CPU),集成了 NVIDIA 新一代 Blackwell GPU 與深度學習加速器(10.2 TFLOPS GPU),以雙 AI 引擎構建彈性算力架構(400 TOPS 算力)。同時它還支持 FP4 格式量化,運行 AI 大模型可節省 50% 的內存帶寬。還有強大的 ISP 影像處理能力讓它能夠支持 12 路攝像頭并行處理,以及高達 150db HDR 超越同級的圖像處理,更支持 8K 60fps 的超清視頻播放……
等等,這信息量太大有點理解不過來?下面小編不妨來給大家提煉提煉其中的關鍵點。
其實這些參數處處都在訴說兩句話:最前沿的技術,最恐怖的性能。
1、先進的 3nm 制程工藝
首先,是 C-X1 采用的 3nm 制程工藝。
關注聯發科手機芯片平臺的朋友一定很熟悉,這可是目前在最旗艦的智能手機芯片上才會使用的制程,也是目前半導體行業能量產的最先進的工藝了。目前主流旗艦車芯還在 7nm 原地踏步,而 5nm 更是鳳毛麟角,而聯發科直接把 3nm 引入汽車座艙平臺,足見他們對汽車業務的重視。
我們知道,先進的工藝一方面可以帶來更高的性能,主要體現在更高的運算速度和更低的延遲,數據顯示 3nm 工藝相比 5nm 性能提升幅度可達 15%-30%,同時另一方面,先進工藝還能帶來帶來功耗降低,能效優勢相比 5nm 可提升 30%-50% 不等。這些優勢對于注重迫切需要智能化提升用戶體驗差異化的汽車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聯發科 ×NVIDIA 帶來雙 AI 引擎,可能是 AI 定義座艙的“最優解”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雙 AI 引擎彈性架構帶來的 400TOPS 恐怖算力。
這件事意義重大,不光是逆天的 400TOPS 算力這個結果,更在于雙 AI 引擎的背后,是聯發科將 Armv9.2-A 架構和 NVIDIA Blackwell GPU 整合的一次“神來之筆”。
這是移動計算領域和 AI 運算領域里各自最先進的計算微架構技術的一次“強強聯手”,要明白它的意義,我們先看這兩個架構各自的優勢和能力。
先看 Armv9.2-A 架構,這是目前面向移動計算、AI 等領域最先進的處理器架構,一方面是 IPC 大幅提升帶來單線程性能多達 36% 的提升,還通過更大的私有 L2 緩存(3MB)優化了指令吞吐量,同時在能效上也具有顯著的優勢。
而在 AI 方面,Armv9.2-A 架構通過 SVE2(可伸縮矢量擴展 2)技術大大提升了 AI 工作負載的性能,更通過 KleidiAI / KleidiCV 軟件庫優化 AI 框架,在運行 Llama 3 等大模型上實現 2.9 倍的加速……
當你以為 Armv9.2 架構已經很強大的時候,聯發科又和 NVIDIA 合作,帶來了更重磅的“核彈”,就是 NVIDIA 最新的 Blackwell GPU。
Blackwell GPU 是在 AI 和圖形技術領域的重大革新,比如它最引人矚目的創新就是引入了神經渲染技術,將神經網絡深度集成到圖形渲染流程中,通過新一代 Tensor Core 支持 FP4 精度,大幅提升了計算效率和圖像質量。
同時,在 Blackwell GPU 中,新一代 RT Core 在光線追蹤性能上實現了質的飛躍,檢測光線與三角形相交的效率比 Turing 架構提升了 8 倍,并且其還支持 DLSS 4 多幀生成能力,利用 Blackwell 架構 GPU 的第五代 Tensor Core 在 AI 處理性能上提升了最多 2.5 倍,新的幀生成 AI 模型快了 40%,使用的顯存減少了 30%。
除了這些,Blackwell GPU 還擁有升級的電源效率與節能技術,高帶寬低功耗的 GDDR7 顯存,增強的視頻編解碼與顯示技術,以及可以幫助更好的處理 AI 任務的 AI 管理處理器等一系列創新。
綜上,在 Arm v9.2-A 架構加持下,C-X1 平臺的 12 核 CPU 單核性能較業內旗艦車芯實現了 80% 的斷層優勢,NVIDIA Blackwell GPU 更是為 C-X1 平臺帶來了 10.2 TFLOPS 恐怖算力,3D 渲染性能相比行業旗艦車芯暴漲“300%”。
于是在 GPU 與 NPU 組成的雙 AI 引擎加持下,C-X1 帶來了 400 TOPS 的 AI 算力,直接讓大語言模型推理性能暴增 350%,而通過 FP4 格式量化技術更將內存帶寬節省超 50%,又高效又強大。
怎么說呢,全新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所展現出來的實力,就是目前高端主機級別的性能和能效,這在之前的智能座艙芯片中絕對是不曾出現的、跨代級的優勢。
如果你還不清楚這是一種什么樣級別的領先,我們不妨再拿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競品智能座艙高端芯片來對比一下,當競品的 GPU 算力還停留在 3.1TFLOPS 時,C-X1 已經來到了 10.2 TFLOPS ,當競品的 AI 算力只為 30 TOPS 時,C-X1 已經到了 400 TOPS,足足有超過 13 倍的優勢,還有就是,其 CPU 單核性能相比競品高出了 80%,大語言模型處理表現相比競品高出 350%……
看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有了這樣獨一檔的性能后,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又能給汽車我們的座艙帶來怎樣的體驗呢?小編只能說,這想象空間可大了去了。
比如,C-X1 能夠支持 FP4 格式量化的大模型圖像生成,同等質量的內容生成效果,節省 50% 的內存帶寬,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車里以更快更輕松的方式生成更精細、豐富的圖像,當一家幾口一起出行時,相信這個能力會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并且也能夠大幅提升端側智能體 AI 的響應速度和生成速度,讓座艙端側助手能夠成為真正“聰明又懂你”的存在。
再比如,C-X1 強大的圖形能力可以支持儀表、功能、娛樂等多塊屏幕同時運行,再加上內建 3x 高性能 Hi-Fi5 音頻 DSP,從而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劇院般的座艙多媒體影音體驗,更有甚者,考慮到 C-X1 主機級別的圖形性能以及 NVIDIA GPU 在游戲渲染領域的強大優勢,你在車里暢玩 3A 游戲光追大作也將成為現實。
在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 C-X1 超強的 ISP 影像處理能力,可以讓多達 12 個攝像頭并行處理圖像,這樣當大家外出旅行時就能隨心所欲拍攝美麗的沿途風景大片,還能直接在車上讓 AI 智能體幫忙剪輯成 Vlog,一條龍式分享朋友圈。
總體來說,聯發科本來就在移動領域的長期深耕中積累的領先的 AI 技術實力,這次更與行業頭部合作伙伴 NVIDIA 合作,用最先進的工藝、最前沿的計算架構為智能座艙平臺帶來了目前行業最為強勁的性能和算力,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的高算力、高智能、節能、可靠,讓其成為當前車內空間體驗變革最引人矚目的開拓者。
艙駕融合大勢所趨,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開啟“團戰時代”
除了上面這些關于算力、性能的看點,關于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點,就是它對艙駕一體化大趨勢的推動。
所謂“艙駕一體”就是智能駕駛系統(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與智能座艙系統(車內信息娛樂和交互功能)深度融合。對于車企來說,艙駕融合能夠降低研發成本、提升整車智能化,對于用戶來說也意味著無縫交互和個性化體驗的提升,因此是大勢所趨。但對于車企來說,“艙”和“駕”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在融合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上和技術上的各種挑戰,因此,在上游供應鏈領域的頭部玩家聯合,是最好的解法。而這次聯發科和 NVIDIA 的合作,就給我們打造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具體來說,如果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與英偉達智駕芯片(比如 NVIDIA Thor)搭配使用,就可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式計算平臺解決方案,能夠托管所有車輛域處理器,英偉達智駕芯片和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都可運行 NVIDIA DriveOS,因此可以實現靈活的資源共享和應用程序托管,這樣就可以為車企省去很多麻煩和挑戰,為車企提供一套先進的軟件定義汽車方案。并且由于二者可通過 NVIDIA DriveOS 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高效集成座艙 IVI 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打造中央計算平臺,在面向座艙系統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算力缺口,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與英偉達智駕芯片的算力共享可以更好的滿足算力需求,當隨著時間推移,座艙平臺需要更多算力時,二者可以將算力無縫融合,更好的完成智駕或座艙任務,實現汽車算力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結語
在這次活動上,MediaTek 副總經理張豫臺表示:“汽車產業的現階段是智能化,AI 應用將成為車企打造智能座艙差異化優勢的關鍵。而 MediaTek 無處不在的 AI 技術,將全面推動智能體 AI(Agentic AI)應用在智能汽車加速落地。”
當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C-X1 正式亮相時,小編覺得聯發科這一愿景此刻具象化了。
在它身上,你能看到聯發科一方面不斷突破自我技術邊界的創新能力,也能看到他們與生態伙伴在汽車智能化上合作的明智戰略和格局。這讓他們可以將自身優勢與行業頭部玩家的優勢進行有機結合,將先進技術深度融入智能汽車創新應用,徹底變革用戶的車內體驗,讓“AI 定義座艙”真正成為現實,打造出智慧出行新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