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凸起的路緣石降了坡度,讓居民出行不再難;曾經閑置的空地經過改造,變成整潔干凈的停車場,解決了居民停車難……今年以來,內蒙古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把群眾“身邊小事”作為“頭等大事”,下大力氣實施民生工程,著力辦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實際行動為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這兩天,家住城北街道豐澤社區尚品天成小區的焦連梅老人十分開心,小區門前金城街路段的人行道邊10多厘米高的“馬路牙子”悄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零高差”的緣石坡道,推嬰兒車、自行車、電動車、輪椅過街不再出現“卡頓”。“以前這馬路牙子太高,有時候騎車子上街,車子根本推不上去,特別是溜達的時候就更擔心了,不小心就會踩空了摔跟頭,可鬧心了。現在城管把這給降坡了,以后出門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這件事實實在在辦到我們居民的心坎兒上了。”說起道路的變化,焦連梅贊不絕口。
“以前坐輪椅來這里溜達特別麻煩,石階子太高不好上,每次都得兩個孩子抬著輪椅才能上來,現在有一個孩子就能輕松把我推上來了,這個石階改得太人性化了,給我們坐輪椅的老人帶來了極大方便,以后就能經常出來溜達了。”新改造的緣石坡道也讓家住城北街道豐澤社區的張奶奶直豎大拇指。
兩位老人所住的金城街路段因歷史建設標準差異,存在路緣石高度超出常規、坡面陡峭等問題,給居民出行和車輛通行帶來嚴重安全隱患。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科學謀劃、精心實施,依據道路實際情況,通過降低路緣石高度、增設緩坡等方式對緣石坡道進行“精準手術”,清除舊路肩,鋪裝防滑磚,將傳統臺階改造為平緩斜坡,持續推進城市慢行系統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讓市民出行無“礙”。
“我們將原來17厘米高的路緣石降至5厘米,并延長緩坡長度,確保輪椅、電動車等順暢通行。截至目前,已完成金城街東段共計114余米的改造工程。同時,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走訪商戶、主動詢問市民等形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讓市民參與到城市規劃決策中來,構建‘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社會格局,從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孫健介紹說。
“小服務”帶動了城市面貌“大變化”。緣石路過高經過改造改善了城區環境、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多年堆放垃圾的空閑地經過清理整治變成干凈整潔的停車場這一大變化也讓市民們體驗到了城市管理帶來的“溫度”。
“自從搬到這個小區來,這塊地就一直荒著,堆滿了廢土、磚頭、碎石塊,成了居民們堆放雜物的垃圾場,環境不好住著也煩心。現在城管部門把這里都清理干凈了,還建起了停車場,不但環境美了,還有地方停車了,這生活是越來越舒心了。”提起家門口的變化,家住城南街道華葉小區居民張林忍不住夸贊道。
城南街道華葉小區一期北側原來是一處空置閑地,因長時間未得到合理利用,不但成了居民亂倒垃圾的場地,造成環境臟亂差,而且周邊居民停車難、交通堵塞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為此周邊群眾怨聲載道。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了解到實際情況后,在積極征求居民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決定在此處空地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整治,對地面進行硬化施工,建成供附近居民免費停放車輛的“口袋”停車場,實現了“城市邊角”華麗變身,“微改造”滿足了市民的“微心愿”,實現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時,滿足了民生需求,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群眾身邊無小事,“小事”連民生,民生連民心。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以精細化治理積極回應民生關切,以“微更新”“微改造”為抓手,精雕細琢城市細節。從消除人行道“馬路牙子”,到打造便民停車場,這一系列“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正讓城市品質悄然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變得觸手可及。
“接下來,林西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將建立動態巡查機制,對未改造路緣石路段持續摸排整改,并將此類改造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用‘微改造’實現‘大民生’。同時,持續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推進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拓展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竭力打造‘溫暖城管’品牌,打通城市管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民生實事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城管動力’”。 (何桂茹、李曉軍)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