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4月25日電(趙曉 王采怡)“孫武與孫臏是否為同一人?本次展覽為這一歷史謎團提供答案。”25日,在山東博物館“銀雀山漢簡文化展”展覽現場,該館書畫部副研究館員楊青介紹道。
山東博物館“銀雀山漢簡文化展”開幕式。王采怡 攝
楊青在受訪時說,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近五千枚竹簡,其中《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兵書簡牘證實,孫武與孫臏是不同歷史人物,失傳千年的《孫臏兵法》由此重見天日?!按舜握褂[通過高清復原與數字互動技術,展出這些珍貴簡牘?!?/p>
走進展覽現場,“簡牘時代”揭開序幕,各種實物和動畫演示古人“殺青”的簡牘制作工藝,呈現春秋戰國至漢初的書寫方式?!段究澴印贰读w》《晏子春秋》等典籍也在展陳之列,展現古代“軍政一體”治國方略。
游客參觀山東博物館“銀雀山漢簡文化展”。王采怡 攝
據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延常介紹,此次展覽是山東博物館十大系列展覽中古籍文字系列與明星文物系列的重要項目,是首次對館藏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進行全面系統展示。展覽涵蓋兵書、論政論兵之書等四類內容,精心策劃多個版塊,全方位呈現漢簡風貌與內涵。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榮瑞峰在開幕式上表示,銀雀山漢簡出土意義重大,解開孫武、孫臏千古之謎?!岸嗄陙?,山東在漢簡保護、研究與傳承上持續發力。此次展覽將呈現漢簡全貌及制作工藝,助力公眾領略傳統文化魅力?!?/p>
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簡牘。王采怡 攝
“銀雀山漢簡堪稱漢代‘百科全書’?!鄙綎|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孟斌指出,此次展覽借助數字技術與深度研究,實現文物活化,讓冷門學術成果走向大眾。“未來,我們將深化合作,推進漢簡數字化,促進保護、研究與公眾教育協同發展。”
據了解,銀雀山漢墓考古成果豐碩,獲評“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等多項榮譽,出土內容涉及兵法、歷法等多領域,是研究先秦至漢初社會的重要資料。此次展覽專設學術成果展區,展示50年來竹簡保護研究成果。
中國唯一一套完整春秋書刻工具也亮相此次展覽,27件青銅工具覆蓋簡牘制作全流程。此外,記載漢代“相犬”方法的《相狗方》竹簡也同步展出,展現古人的生活智慧。(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