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56個民族,隨著民族誕生的還有和而不同的各種文化、語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而漢族作為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說著大多數人都能聽懂的漢語。
但居然還有漢族人聽不懂的漢語,那就是客家人說的“漢語”。客家人一般都聚集在南方地區,乍一聽像是少數民族,但實際上客家實打實的屬于漢族民系。
那客家人究竟是怎么從中原跑到南方去了呢?那為什么又說客家人說的話我們都聽不懂呢?
一、客家人的遷徙
客家人并非少數民族,而是正宗的漢族分支,在很久以前客家人還生活在北方,他們是一路遷徙至南方,并最終定居在南方地區的,因此客家人是純正的漢族人。但客家人為什么要從北方遷徙這么遠到南方去呢?
公元前291年爆發了“八王之亂”,中原在戰火頻繁的情況下十分混亂,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趁機南下。永嘉五年,洛陽淪陷了,但仍有活下來的洛陽百姓,戰亂使他們流離失所,為了活下去,就開始了南遷。
第二次的南遷是在唐中后期,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中原再遭戰火。黃巢起義期間,起義軍與官軍在江淮地區反復拉鋸。根據《寧都賴氏族譜》記載:“乾符間,避黃巢亂,自河南潁川遷虔化(今江西寧都)。”百姓開始從江淮一帶向贛南、閩西地區遷移。
第三次遷徙就是在兩宋之際,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金兵占據中原。
這次的遷徙規模都十分大,那是因為每次遷徙的人數都是按照一個城起步的,例如岳飛向南撤退,當地的百姓都愿意追隨他一同南遷。
這三次的南遷形成了“贛閩粵”的聚居區,南方形成了多個漢族民系。
第四次遷徙時間是明末清初,當時明代的政權還沒有完全消失,有明朝皇室在地方稱帝,例如唐王朱聿鍵,他所在的地方就是福建、江西客家人的聚居地。清軍對朱聿鍵發起了進攻,最終朱聿鍵難敵清軍,民眾也開始在戰亂中繼續往南。
張獻忠占據四川造成四川人口銳減,清政府推行“湖廣填四川”移民政策。據《四川通志》記載,康熙至乾隆年間,約百萬客家人入川。
第五次的遷徙是清朝中后期,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進展激烈,參與到太平天國中的人很多都是客家人。因為客家人不斷地南遷到了廣西,還因為人數眾多難以調和資源分配,發生了土客械斗。
這五次遷徙讓客家人從北方到了南方,客家人的自強不息也讓他們在遷徙中創造了獨屬于他們的文明。
二、客家的語言
客家人有獨屬于他們的語言寶藏,那就是保留了古漢語的特征。古漢語的語言習慣還有發音和現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作為漢族民系的客家人說的“漢語”我們當然很難聽懂。
首先發音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保留了入聲字,例如他們把“食”讀成“sit”,“白”讀“pak”。
在詞匯特色上古語詞十分豐富,他們說“行”就是表示“走”,而“走”呢就跟古漢語里面一樣表示“跑”。“面”的意思也跟我們的第一印象不同,并不是吃的那個“面”,而是指“臉”。客家話中保存的古代語音特征,為研究中古漢語提供了寶貴樣本。
如果有人會說客家話,可以去試一試用客家話朗誦古文古詩,會發現跟普通話讀起來真的在氛圍上有很大的差別,普通話的朗誦給人的感覺畢竟端正,而用客家話誦讀則會感覺朗朗上口,鏗鏘有力。
例如用客家話朗誦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的“國”讀作“guet”,完整保留了唐代入聲讀法,比普通話更接近原貌。
這是因為客家話保留了唐宋音韻體系,根據古人的習慣來讀那不是“專業對口”嗎,客家話堪稱“古漢語的活字典”。
客家話還是民俗載體,客家山歌、采茶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依賴客家話傳承。一首簡單的《月光光》童謠,就包含了完整的入聲字系統。
三、客家文化
客家經過多次的遷徙,在途中早已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就拿廣西客家的文化來舉例。
說到廣西自然少不了美食,桂林米粉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吧,這米粉可能還大有來頭呢。秦朝的時候一大批人來到廣西這里施工,干體力活的總是容易感到饑餓。這些從北方來的大漢吃慣了面食,尋思著把米飯也做成面條的形態。
但是米粉太散了根本就不成型,他們就想辦法把米粉塑造成條狀,在水里一煮就變成白色的勁道米粉了。久而久之,當地的人也覺得這種米粉很美味,慢慢地就傳播開來,還有了專門的名字就叫做“桂林米粉”。這種美食到今天還很受歡迎。
另外,客家人在建筑上也是天賦異稟,建造了福建土樓,這種土樓集防御、居住、祭祀于一體,外觀是一個圓形堡壘。還有一種建筑是圍龍屋,是一種半圓形后圍的院落式住宅。
客家人的民俗藝術也是極具特色,例如即興創作的民間歌謠客家山歌、還有木偶戲。
正如客家諺語所說:“一條河水十八彎,彎彎都有客家人。”這支歷經磨難的民系,用他們的實踐詮釋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深刻智慧。
客家人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同一個身份——華夏兒女,他們證明:漢族的偉大不僅在于人口眾多,更在于無論經歷多少遷徙與磨難,都能守住文明的火種。
參考信息: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廣西的客家人、客家話與客家文化
洛陽網:客家民系大遷徙
洛陽網:客家先民的三次大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