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在今年上海車展前,大眾不僅帶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大眾之夜,還在微博上發起了一次名為“大眾請回答”的話題活動。
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在微博上看到真實熱度如此之高的外企公關傳播話題了。整個活動中,有超過1600萬微博用戶參與了互動,提出了大量問題,而這些問題,由大眾中國CEO貝瑞德為代表的全體在華市場深耕的各品牌負責人親自回答。
用戶當然是關心大眾的,只不過關心大眾的用戶們在如今的輿論場上未必愛說話,就像周杰倫的原始粉。這一次,大眾找到了和他們對話的方式。
而這幾年里,在中國汽車市場突然“失寵”的大車企集團們,基本上都選擇了在2025年開始重新發聲,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合資企業,都在今年的上海車展期間開始發力,以最強的人力資源,和當下能拿出來的未來三年最有針對性的產品計劃。
他們將度過未來戰斗慘烈的五年,未必所有企業都能穿越這個周期,但一定會通過這五年的發出最后的吼聲,給出一個中國汽車市場,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新格局。
而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打算,只能由大眾來率先回答。
這樣說,并不是對大眾這家企業的迷信,而是歷史和現實就是如此這般書寫的。
這是第一家跟中國簽訂50:50合資協議的大集團。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同意了用盡量短的時間實現零部件的完全國產化。最終他們與合資伙伴用十年左右時間完成了這個目標,從而開啟了中國車企的大合資時代,也開啟了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的啟蒙時代。
他們快速完成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標準化與國際接軌的關鍵工作。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從一開始就具有國際化發展能力的基礎。
他們從1984年就建立合資企業,為中國專業汽車人才大規模的培養創造了可能,并以大眾嚴謹的制造文化,給中國汽車現代化的發展奠定了品質制造和標準制造的健康產業文化。
當然,這些歷史的細節,可能如今的看官不甚在意。
那么,如果說智能電氣化的產業變革,注定是國際大車企們在中國的一次重生,那么大眾也是最先做好了重生準備的那一枚。
首先,大眾是所有巨頭車企中,第一個做出了深度擁抱新能源和智能化動作的車企。這并不是單純的是指,大眾這樣一家穩健的航母,會讓迪斯這樣一任CEO來對整個體系做了三年的深度沖擊。
或許很多人對迪斯的任期評價褒貶不一,即便在大眾內部也是如此,但是在我看來,他的價值不應該被簡單的量化考核,而是用極快的速度讓這艘巨艦沖破了通向新能源時代的蘇伊士運河。而很多企業,仍然在通往新能源的路上,繞著好望角。
當然,更清晰的是很多實實在在的動作。比如大規模、多元化的在國內對新能源產業鏈的投資。包括戰略投資新勢力企業小鵬。也包括跟地平線這樣顯然更具有主流產業合作者質素的智能駕駛企業更具戰略性的深度合作,以及跟各家主要智能駕駛企業的多元合作。
所形成的階段性成果我們也都在大眾之夜看到了。南北大眾和金標大眾分別亮相了一款新車,事實上在這三款車的背后是一個龐大、完整的產品矩陣,當然這個我簽了保密協議不能說。再深入下去,還有背負著來自整個產業的嘲笑繼續前行智能座艙板塊CARIAD。
三月份我在合肥看到CARIAD的全新系統的時候是很有點驚訝的,在1.0完敗之后,2.0的CARIAD已經完全走在了正確的軌道上。
其次,大眾在糾結時代,保持了對用戶的尊重。這非常重要。比如在這幾年里,我始終不太理解的一件事,就是一家銷量、利潤都還主要在燃油車的企業,經常在產品迭代、更新和服務上,表現出對燃油車主的極大不尊重。
而大眾是主流車企中仍然在保持燃油動力總成更新迭代的一家。多數企業推出的全新一代燃油車,核心三大件,已經不做換代更新了。
多數車企也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尋求燃油車和產業發展新趨勢的結合,比如智能化。
大眾是保持燃油車盡量智能化發展的一家,如我們所見,燃油車可能在智能化的發展邊界上達不到新能源車的高度,這是客觀因素決定的。但是燃油車也絕非無法智能化,做不做,是企業決定的。大眾的選擇是做。你選擇燃油車,肯定有你選擇的原因,那我就盡量把燃油車智能化做到可能的水平。
最后是服務,在大眾兩家合資企業的服務中,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總體權益是一致的,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都根據各自產品的特點,在升級服務,比如南北大眾都在嘗試部分燃油車的整車終身質保。
作為一家企業,你盡可能地讓你在售的產品,保持合理的更新,為選擇你的用戶提供情緒價值,哪怕有些產品或許已經不代表未來趨勢了。這一點很重要,不只是在現實的市場競爭中,也在品牌的長遠競爭中。
在艱難痛苦的環境中,保持積極的態度,保持所有大企業應該保持的商業價值觀,是主流車企需要回答的時代拷問中,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
第三,大眾最堅決,也最深入的在中國推進了合資2.0。美美與共的新合資思路,讓汽車合資的模式,在協議層面上形成了更合理、更能發揮雙方能力,也更能專注于中國市場的企業能力的模式。合資企業的低效時代由此走向終結。請注意,在協議層面上,是很關鍵的表述。很多合資企業宣稱進入3.0、4.0時代,事實上在協議層面之外的嘗試,并不代表進化。
最后,即便在一種宣稱IN CHINA,FOR CHINA的企業中,大眾也仍然是最堅定的一個。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眾在合資企業中,無論是在創新競爭,還是在產業競爭領域,獲得的領先身位,都是大眾對中國市場毫不猶疑的重視的結果。
在如何繼續做好中國市場方面,大眾在近五年里是作為最多、入坑最多、投入最多的大廠,所以在2025這個時間節點上,也是可以對中國市場,做出最多回答的一家。
這一次的“大眾請回答”,其實是大眾在宣告,和40年前一樣,大眾再次代表世界,在率先擁抱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