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花都院區
正式投入運營以來,
多個科室相繼完成院區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例手術”。
近期,
花都院區再創多項新紀錄,
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精誠護“心”
重癥救治與精準治療齊突破
4月21日,在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指導下,在花都院區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介入平臺的配合以及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輔助下,林茂歡副主任醫師帶領曹正宇助理研究員和王春紅主管護師成功搶救一例急性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重癥患者,順利完成急診介入手術。
據悉,患者為55歲女性,因血糖控制不佳就診。住院期間,她突發胸痛,診斷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冠脈三支血管嚴重病變,其中一支血管完全閉塞,術中出現急性左心衰發作,病情危急。團隊迅速啟動搶救預案,在藥物搶救的基礎上及時置入IABP輔助循環治療,經過半個小時的積極搶救,患者轉危為安,生命體征穩定。
術前(左一、左二)、術后(右一)
此外,一名74歲的男性患者因PCI(經皮冠脈介入術)術后17年再發胸痛前來就診。冠脈造影顯示他前降支近端模糊病變,肉眼判定其狹窄程度并不嚴重,但患者癥狀典型。
林茂歡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使用IVUS(血管內超聲)技術輔助診斷,證實該處管腔面積明顯狹窄,最終為他精準植入兩枚支架。術后,患者管腔面積顯著增加,癥狀完全緩解。這一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花都院區冠脈精準介入診治邁入了新的階段。
術前照片
術后照片
自開區之初,心血管內科就高度重視危急重癥救治服務能力建設,積極購置IABP等搶救設備,多次組織相關人員聯合急診科等科室進行培訓演練,傾力打造心血管危急重癥全流程救治體系,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高效、精準的診療服務。
單日8臺微創手術
肩腕疾病診療邁入“快車道”
4月2日,運動醫學科楊睿教授與侯景義副主任醫師團隊在花都院區成功完成了8臺微創手術,涉及肩、腕、手部疾病的治療,以實際行動推動“大病不出區”醫療目標的實現。
患者李阿姨因肩袖損傷,飽受疼痛的折磨,經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后,楊睿教授團隊為其實施了首例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術后,李阿姨的疼痛立即得到緩解,肩關節功能逐步恢復。
首例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
侯景義副主任醫師團隊創新應用“零切口”微創技術,為腕管綜合征和“扳機指”患者進行了松解治療。通過超聲精準定位,團隊僅用針線就完成了腕橫韌帶切割,術后患者僅留有針孔大小創口,無需拆線,且癥狀顯著改善。據悉,“超聲引導下侯氏針線腕橫韌帶松解術”是侯景義副主任醫師獨創的、零切口的微創治療方式,治療腕管綜合征,只需要一根針一條線,通過兩個小孔,就可以解決患者長期以來的手指麻木,夜間癥狀加重等問題。
“太神奇了!傷口只有針孔大小,而且免去了拆線的麻煩,真是微創中的微創”,患者陳先生激動地說。
超聲引導下侯氏針線腕橫韌帶松解術
“首例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是技術在花都院區的落地,也是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生動實踐”,楊睿教授表示。未來,運動醫學科將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發揮學科優勢,讓前沿的運動醫學診療技術惠及更多群眾。
多學科聯手
匠心修復詮釋“逸仙擔當”
患者張先生確診為晚期牙齦癌伴雙肺部多發滲出,病情復雜危重。面對極高的手術風險,口腔科李勁松教授聯合呼吸內科、急診科ICU、腫瘤內科及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為張先生制定了個性化、“一站式”的精準治療方案。
多學科會診現場
口腔科林釗宇副主任醫師團隊在兩周內完成了10臺口腔癌根治手術。手術涉及舌、牙齦、口底等多個部位,團隊通過顯微外科技術精準修復缺損。手術平均在3小時內完成,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展現了團隊精湛技術實力。
林釗宇副主任醫師團隊手術現場
其中,患者趙先生因牙齦及頰部潰瘍型病損就診,經過病理活檢,確診為晚期頰黏膜鱗狀細胞癌。經過術前3周期的新輔助化免聯合治療,林釗宇副主任醫師團隊為其成功進行了頰癌擴大切除、頸部淋巴結清掃及腓骨肌皮瓣游離移植修復術。趙先生術后恢復良好,并為團隊送上錦旗。
患者為林釗宇副主任醫師團隊送上錦旗
突破高齡“禁區”
用技術重新定義手術可能性
84歲的蘇阿婆因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檢查發現其右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病情嚴重,遂轉至我院花都院區神經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面對患者高齡,既往冠心病多支病變、房顫、甲亢等基礎疾病較多,手術風險較大的情況,神經科在術前組織了多學科討論,制定了完整的手術預案。
在做好充分術前準備工作后,楊新光教授及李晨光主治醫師于局麻下為蘇阿婆完成了花都院區首例高齡患者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現蘇阿婆已康復出院。
首例高齡患者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數分鐘滅活結節
精準微創治療再創新高
4月9日,花都院區超聲介入診療室正式投入使用。超聲科羅葆明教授團隊為一名甲狀腺結節患者成功實施了消融手術。術中,團隊利用高清超聲引導系統與智能消融設備,精準布針,數分鐘內就完成了消融,術后超聲造影顯示結節完全滅活。
消融手術現場
據羅葆明教授介紹,新啟用的超聲介入診療室配備高精度超聲導航系統、智能消融設備和手術安全監控平臺,能夠精確定位甲狀腺、肝臟等部位的腫瘤,并實時監控消融溫度,從術前路徑規劃、術中風險預警到術后效果評估,均嚴格執行高標準操作。
這一高標準介入診療單元的啟用,不僅能為患者提供“創傷小、恢復快、預后好”的優質醫療服務,還能通過規范化技術推廣,助力區域微創診療水平提升,讓復雜疑難病例無需遠赴外地即可得到高水平救治,為區域超聲醫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百年逸仙,花都啟航。
作為“一院多區”戰略的重要支點,
花都院區將始終踐行
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以更精湛的醫術、
更優質的服務、
更智慧的醫療,
持續助力區域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編輯:聰杰
復核:王淼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