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數漲跌不一,變化幅度不大,成交額維持在1.1萬億附近,近一段時間一直是這樣,預計以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大盤都是這幅樣子。最近的走勢也驗證了以前的分析與預判。
這樣的行情,將會長期持續。在操作上,以輕大盤重個股為前提,然后,在個股的選擇上,盡量避免大盤股或者藍籌股,可以在新興行業或者中小盤子的股票上找機會,或者專注于困境反轉股。大方向上,宏觀經濟不行,盤子鋪的很大的公司,受宏觀的影響也會比較大。
目前持有兩只股票,一只是英維克,倉位比較重,今天不漲不跌,目前虧損依然有13個點。另一只是老鳳祥,計劃反彈后賣出來,可是最近也不反彈,就這樣,半死半活的。老鳳祥的走勢大概率就是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導致的。預計在接下來一些年份,可能還會維持著老樣子。
戰略與戰術,整體與局部,利好與利空
有些事情總是反復纏繞,相互轉化的,有些投資者在變化的過程中,看不清方向。歷史上沒有新鮮事,個別的案例中,總是閃現著一般的規律。如果按照規律做事情,結果總是在意料之中出現。
以前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提到過,巴菲特買農場的案例,這里再次剖析經典分析,寫給自己以自勉,同時也分享與大家共勉。
1986年,美國中西部農場因泡沫破裂價格暴跌,銀行大量倒閉,巴菲特以28萬美元購入內布拉斯加州400英畝的農場。這400英畝的農場每年能產生3.2萬美元的凈利潤。
這個算術很好算,每年的凈利潤是3.2萬美元,10年的收益率是32萬美元,他買農場花了28萬美元。
買股票的邏輯與這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是農場沒有上市,區別僅是這一點。
第一個問題,你看好未來嗎?如果你想買某只股票,未來10年會怎樣,它會退市嗎?如果未來會退市或者破產,那么,當下的任何價格的買入,都是錯誤。這就好比是,為了得到3.2萬美元的凈利潤,卻把28萬美元的本金打了水漂。
前幾年的P2P行業,流傳著一個詞:你盯著它的利息,它卻盯著你的本金。
第二個問題,泡沫破裂,或者當下出現利空。這是一個關鍵詞。大家通常的做法是,看見利空就會忙著割肉,甚至唯恐避之不及。沒有人看見利空后,愿意進場。前些天關稅戰,有些人忙著割肉,也有些人手里大量的資金,卻不愿意進場。
農場的價格與農作物每年的收入相關聯。如果某年的農作物因為干旱或者臺風導致收入下降,這個時候,農場的價格就會下降,如果你想買農場,那么,它價格下降的時候,正是買入的好時機。
同樣的,如果你認為一只股票未來的前景很好,當著它某個季度的業績下滑時,趁著股價回調,就是買入的好時機。
農作物的收成會怎樣,如果取30年的時間區間來看,農作物的收成,有因為風調雨順大豐收的時候,也有因為臺風或者干旱收入佳的時候,但整體上保持著一個穩定的數值。
同樣的,一個學霸,每次考試都是滿分,有一次發揮失常,成績較差,這個時候,不是不看好,相反,是趁著大家看見利空離場的時候,趕緊入場。
股票是一樣的道理,一個連續數年業績優秀的公司,因為某次的季報較差,股價大跌,這個時候,是入場或者加倉,而不是趕緊忙著割肉離場。很多人看見短時間的利空或者股價下跌,就不敢進場,實際上,這樣的理念下,是不可能在股市賺到錢的。他們只是看到樹木,卻不見森林。
如果你能連續看一家公司10年的財報,就會有一種真切的感覺,它的股價的變化,它的業績的變化,它的平均估值,就會變的清晰。
第三個問題就是估值的問題,這是一個債券問題,如果有這么一張債券,它每年給你10塊錢的利息,到最后還本付息,那么,你愿意出多少錢購買這只債券,如果你想要10%的收益,那么,這只債券就值100元,如果售價低于100元,就值得買。如果你認為8%的收益率也不錯,你的期望值沒有那么高,那么,這只債券就值125元。
股票只是一張沒有標注利息的債券,它值多少,關鍵點就是看它的穩定性,如果未來它還在,未來它的成長空間很大,那么,才考慮要不要買,何時買,買的值不值。反過來講,假如一個投資者買入了一只股票,這只股票未來兩年有可能會退市,那這種買股票的思路與前幾年買P2P,有啥區別?
還有就是成長性,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假如有這么一家公司,它每年保持著8%的幅度,按照復利增長,這個增長是無限的,那么,這家公司的股票價格多少錢買合適?
這不是一道算術題,這只是一個想象的問題,答案是任何報價都值得買。我們現在看勝宏科技,去年的時候,它的市盈率并不低,但只需要它發布幾次財務報告,只需要業績持續大增長幾次,估值一下子就降下來了。
現在看老鳳祥,業績不增長,10多倍的市盈率,它能長期維持著。老鋪黃金,業績快速的增長,它的市盈率可以上百倍,卻依然在上漲。
當下的市盈率反應了當下的股價的狀態,未來的股價是需要預測公司未來的方向,未來的增長前景。
通過分析股神巴菲特以前的操作案列,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
巴菲特在2008年買入比亞迪,由于股神光環加持,股價開始上漲,到了2010年時,比亞迪營收與凈利潤大幅度的增長,股價也從8港元,上升到88港元附近。
可是,到了2011年與2012年,比亞迪遇到了困境,增收不增利,凈利潤大幅度的下滑,股價又從88港元,跌到了9港元?;氐搅斯缮褓I入的成本價附近。
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它給了我很多的觸動。假如是我,我會怎么辦?假如是你,你會怎么辦?痛苦、郁悶、悲桑、割肉。。。。。。。
這也就是說,咱們的段位與股神不一樣,它看到了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咱們只是看到了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僅此而已。
反過來想,假如你也看好未來10年比亞迪的發展,那么在2012年,比亞迪陷入困境時,在它的股價跌到9港元或者是10港元,哪怕是當初的20港元時,都是值得買入的。
說實在的,看了比亞迪那么多年的財報,跟蹤與學習了那么久,也就是希望從股神的操作中,尋找到一般規律,然后用來指導自己的操作。2008年時,比亞迪的估值確實并不高,但也并不是特別便宜,股價與凈資產相當。但到了2010年以后,比亞迪的業績表現也并不好。這樣不好的業績,一直持續好幾年。
他們買入的理由,大概率也是因為船夫就是愛迪生與比爾蓋茨的接合體。因為它們看好這個人,看好這個市場。僅此而已。
總之,如果你看好未來,那么,當下的利空,就是入場券,如果看空未來,當下的利好,就是離場的機會。所以說不要看見利空就跑路,看見利好就忙著追高。應該把格局放大,看到長遠,然后再思考當下。
有個叫劉元生的香港人,在深圳大劇院演出時,認識了王石,通過與王石的交流,他覺得這個人會成功。后面王石找他借了400萬元做房地產。萬科上市后,債轉股。劉元生成了萬科股票的持有者。就這樣,它從來沒有賣出過自己的股份。最后股票經過多次的分紅送股。持有市值超過10億以上。
劉元生是玩音樂的,對股票也從沒有研究過,也不感興趣,這一生只買了一次股,就是萬科,當然,它也不賣出。萬科每年給他分紅上千萬元,成了人生贏家。后來,王石離開萬科后,他也就清倉離場了。
能從股市中持續獲得收益的投資者,一定是懂“天道”的。按著規律做事情,就一定會成功。這個世界的運行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無論哪一行,只有遵循這個規律,才有可能成功。
總的來說,這里面有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要先看整體,然后再看局部,有時候,局部出現利空,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正好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合適的籌碼。有些投資者喜歡做短線,或者是說做T,其實,這也得看整體,如果一只股票,長期向下,最后退市,那么,無論怎么做T,也是沒有效果的,無論短線或者是長線或者是波段,只要它最終跌到退市,我相信,你在里面獲利的可能性并不大。
反過來,如果未來向好,逢低做T,就會出現兩種結果,要么做T成功,要么買入后,再次被套,只需要耐心等一等,股價自然會反彈,然后可以持續的做T。比如你看好未來,專門等它出現短期利空時加倉,那么,收益也會更好。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未來向好,前景好的公司,結果就大不一樣。所以,對于一個投資者而言,應該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挖掘優質公司,分析市場前景,尋找優質標的。而不是每天盯著股價,或者每天試圖做T。如果無法看到長遠,那么當下的每一天的操作,都是在瞎蒙。
以上這些,是長期的跟蹤分析成功人士的操作案例,并從中得到的經驗。實際上,大部分的投資者的做法與這些分享的內容剛好是相反的,這也是股票投資者普遍虧損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