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白云區鳳和村一條寧靜的小巷里,“光榮之家”的銘牌鑲嵌在白色的外墻上。陽光透過新換的窗戶,照亮了退役老兵江桂爐剛剛翻新的家。
江桂爐今年91歲高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退役后,他便回到鳳和村,務農為生。四十余年來,他一直居住在這棟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給他生活造成了不便。2月底,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現這一問題后,立即申請紅棉老兵幫扶關愛基金幫助江桂爐進行舊屋翻新。
4月23日,南都記者跟隨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江桂爐家進行回訪。坐在窗明幾凈、安全舒適的“新居”內,江桂爐精神矍鑠,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
坐在窗明幾凈、安全舒適的“新居”內,江桂爐精神矍鑠,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
走訪發現老兵居住困境
舊屋改造變“新房”
2025年春節前夕,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黃海來到了老兵江桂爐家走訪慰問,看見屋內光線昏暗、電線裸露老化、墻壁因年久失修滲水導致斑駁,便立即征求老人對房屋改造的意見。
得到江桂爐的同意后,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迅速行動,將江桂爐的情況納入議事日程,決定利用社會募集的“紅棉老兵幫扶關愛基金”,為他進行房屋翻新。
“當時看到老人家居住環境比較簡陋,安全方面也存在隱患,我們就想著一定要幫幫他。”參與走訪的鳳和村黨委副書記曹佩民回憶道。
臥室翻新前(圖左)后(圖右)。
2月24日,曹佩民帶領施工隊來到江桂爐進行了實地調查并確定施工方案。
舊屋臥室的床鋪上方及側方墻壁,一下雨就潮濕漏水。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翻新工程重點解決這一問題。
“你看,以前這里漏水,墻面都發黑了,江伯自己用雨布在床邊簡單隔擋了一下,但作用不大。翻新后我們采用了環保的防水隔板,下雨天再也不會有雨水滲漏到床邊了。”曹佩民指著臥室墻壁介紹。
施工隊不僅解決了房屋漏水、滲水的問題,還更換了生銹的窗戶和老化的防盜網,重新鋪設了全部電線,安裝了新的開關和燈具,連樓頂都加蓋了簡易棚頂,用于隔熱和進一步防水。屋子內外也都刷成了“大白墻”,干凈清爽。
從2月底拍照定方案,到3月中旬完工,二十幾天的時間,之前墻面發霉、斑駁的老房子煥然一新。考慮到老人未來可能需要照顧,翻新時還為家屬在二樓預留了空間。
當被問及看到房子煥然一新時的心情,不善言辭的江桂爐只是連連點頭表示:“全都喜歡!裝得很漂亮!謝謝,謝謝。”
“老人雖然言語不多,但心意都體現在行動上。”曹佩民回憶道,“每次來訪,他都早早在巷口迎候;每次離開,他也必定堅持送到巷口目送我們遠去。”
設立“紅棉老兵幫扶關愛基金”
解決退役軍人急難愁盼問題
支持江桂爐進行房屋翻新的資金來自“紅棉老兵幫扶關愛基金”。2024年,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功向社會募集了58.6萬元,設立“紅棉老兵幫扶關愛基金”,專門用于幫助生活困難、遭遇急難問題的退役軍人。
這一基金的設立,為更靈活、更及時地解決退役軍人的實際困難提供了有力支持。除江桂爐外,春節前后,已為12名因病或生活困難的老兵申請到每人3000元的基金幫扶。
不僅如此,白云區還建立健全了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區、鎮(街)、村(社)三級服務體系聯動,確保每位退役軍人都有人聯系、有人服務。對于像江桂爐這樣的重點優撫對象,更是有專人定期上門走訪,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和身體狀況,及時跟進解決困難。
白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表示,將不斷探索和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通過常態化走訪、關心關愛幫扶退役軍人、免費體檢和短期療養、義診服務等措施織密白云區退役軍人的服務保障網。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楊伽 實習生黃俊
出品:南都政務新聞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