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出于對毛主席的報復,國民黨反動派沖進了韶山沖,追殺毛氏親人,挖毛氏祖墳,上屋場也被占領。
在此嚴峻情況下,毛主席弟媳、毛澤民發妻王淑蘭不得不帶著女兒毛遠志離開韶山,轉入地下活動。然而就當她們輾轉來到長沙尋找黨組織時,卻不幸被叛徒出賣,關進了獄中。
暗無天日的監獄中,每日都充滿著犯人的哀嚎聲,十分陰森恐怖。王淑蘭卻不害怕,她儼然已經具備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不僅如此,王淑蘭還在如此苛刻的環境下建立黨小組,與女囚中的6名共產黨員互相安慰。
在這6名女共產黨員中,還有一位和王淑蘭一樣,帶著孩子入獄的同志,堅強的王淑蘭像老大姐一樣照顧著他們母子,與他們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女同志和王淑蘭約定,今后無論誰犧牲,活著的人就是烈士遺孤的母親。
一語成讖,兩年后女同志不幸被捕,之后被敵人殺害在瀏陽永和大橋河州上。王淑蘭得知后,心痛不已,她按照與女同志生前的約定,收養了她的兒子。
這位女同志叫羅醒,而她的兒子就是日后成為毛主席的侄子毛華初。
羅醒原名羅發秀,出生于瀏陽縣三口塅一個貧苦人家,村里人都叫她“發姑娘”。
別看“發姑娘”出身貧寒,又是女兒身,但她骨子里有種反抗精神。在全國女性都要纏腳的年代,她死活都要與這種惡習作斗爭,白天母親給她纏了腳,晚上就被她松開。
如此反復,母親最終也無能為力,只好依了她。
當時講究“婚姻大事,父母做主”,1917年,由父母操辦,15歲的羅發秀嫁給了隔壁村王俊民為妻。這一次,羅發秀沒有反抗,因為王俊民是一個好青年,雖然祖祖輩輩都是木匠,但公婆卻十分開明,不僅不會為難兒媳,還會供她和丈夫上學。
不久,“五四運動”的浪潮在全國盛行開來,瀏陽許多地方開始辦立夜校,羅發秀和丈夫在公公的支持下到夜校讀書,學到了新文化、新思想。
此時正值國家存亡之際,內憂外患將國家搞得四分五裂,夜校的青年們深受觸動,愛國情懷紛紛覺醒。羅發秀和王俊民也受到了鼓舞,他們決定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尋找救國真理。
為了給自己加油鼓勁,羅發秀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羅醒”,提醒自己應當時刻清醒。
1926年,羅醒和王俊民一起參加了革命,他們一個擔任湖南省農民協會特派員,一個被推選為鄉婦女界聯合會會長。夫妻二人同心協力,四處奔波。
然而,就在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時,蔣介石背叛了革命,大批革命志士都受到了追捕和生命威脅。這時毛主席率領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的工農革命軍舉行武裝起義,向惡勢力發起反抗。
王俊民也參加了這場農民運動,但由于他身患重疾,起義結束后不得不返回老家養病。可當他回家后卻發現,妻子和7歲的兒子已下落不明,家鄉也因長期遭到反動派的騷擾面目全非。
王俊民不敢多待,踏上了尋找組織的道路,可不幸的是,他遲遲沒有找到妻兒。
另一邊,羅醒帶著兒子華初四處奔波。1928年,她回到娘家從事地下活動,卻被敵人探知被捕入獄。不久,她趁機越獄,帶著兒子在長沙市以漿洗衣服和做布鞋為生,并建立了黨的地下聯絡站。
但追捕的陰云對羅醒緊咬不放,第二年秋天她又被瀏陽來的劣紳和警察逮捕獄中。這一次,她與兒子華初在監牢里待了將近一年時間,其間認識了王淑華。
或許同為共產黨員,又同為母親,羅醒和王淑華一見如故,她們互相安慰的同時還一起建立黨小組,并與男監的難友取得了聯系。
在參加革命的那一刻,羅醒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她知道敵人絕不會放過她,因此她和王淑蘭做下約定:若有一個人犧牲,那么另一個人就是她孩子的母親。
羅醒也沒有料到,她的這個決定,竟讓兒子華初陰差陽錯成了毛氏后代。
1930年7月,紅軍攻占長沙,被困的革命人士得到了救援,羅醒母子和王淑蘭母女也從獄中逃出。她們找到紅軍三團,留在《紅軍日報》工作。
羅醒原本以為自己大難不死,日后一定會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遠,可命運就愛捉弄人。
1931年,紅三軍撤出長沙,羅醒也隨之離開,臨走前她將兒子華初托付給了留守地方工作的王淑蘭。沒想到,這竟然是他們母子的最后一面。
不久羅醒隨紅軍轉入瀏陽,反動軍閥許克祥和當地地主武裝大舉圍攻瀏陽,在激戰中,羅醒再次被捕。
這一次,敵人徹底瘋狂,他們抓住羅醒后就立即將她殺害了,從此華初沒有了母親。
幸好,華初還有王淑蘭媽媽,為了保護他的身份,王淑蘭讓其改名為毛華初,到哪兒都帶著他。其間,毛華初先后在華容、韶山等地生活了8年時間,受盡了苦難。
就這樣,毛華初在王淑蘭的庇佑下逐漸長大,并與妻子韓瑾行生下了兩個孩子。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一腔熱血的毛華初想要上陣殺敵,故向王淑蘭表明去延安的愿望。王淑蘭當即找到長沙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徐特立,講明了毛華初的身份和心愿。
于是,在徐特立的安排下,毛華初于1938年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革命圣地延安,見到了心念已久的大伯毛主席。
當聽說毛華初的身世和經歷后,一向溫和的毛主席也不由得生起氣來,他說:“所以我說蔣介石是一個封建的法西斯獨裁者,有多少像華初這樣的小孩子被害得無家可歸,四處流亡啊!”
之后,毛主席對毛華初給予了父親般的慈愛,讓他在延安念書,學習革命道路。不過,毛華初的最初心愿是上戰場,毛主席卻告訴他:“延安也是戰場,這里也被國民黨轟炸。”
于是,毛華初留在了延安,從學校畢業后就成了一名機要員。
據機要員們后來回憶,當時的機要工作非常緊張,為了不出現差錯,他們每個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但時間一長,就出現了神經衰弱的癥狀,白天晚上睡不著覺。毛華初也得了這樣的病,被送進了醫院療養。
抗日戰爭結束后,毛華初自覺不適合再做機要工作,便主動要求去東北工作。
在東北,毛華初參加土改工作,并度過了4年時間。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回到了湖南湘潭,擔任縣委書記,長達5年之久。
1955年,毛華初又擔任了湖南省林業廳副局長,為湖南的林業工作作出了貢獻。
這一年,毛華初到北京開會,趁著這個機會,他來到菊香書屋探望大伯。看到如此出色的侄子,毛主席高興不已,他囑咐毛華初繼續保持初心,為建設祖國效力。
不知不覺又過了5年,當毛主席再次見到侄兒時,毛華初已經換了工作,他在湖南省檔案局工作。不過,他覺得檔案館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所以又成立了一個調研組,在各個農村搞調查,毛主席甚為滿意。
在工作之余,毛華初不忘母親王淑蘭的養育之恩,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至于其生父王俊民,他在新中國成立一直在晚年教書,還曾當選為省人民委員會參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