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聯合檢查驗收進廠交通洞一期路面基礎。
環保,一馬當先;創新,千帆盡舉;發展,破浪前行。在秦巴山脈的褶皺之間,一張關乎能源革命的“綠色答卷”正奮筆疾書。
時下,走進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境內的佛坪抽水蓄能項目施工現場,一條新建的盤山運輸道路如蒼龍盤踞,串聯起垂直高差達494米的超級工程,現場各施工單元進度清晰地顯示在智能大屏、多臺重型挖掘機正忙碌作業、引水調節井檢修隧道順利進洞、邊坡復綠全面展開……陜投集團投資建設的首個抽水蓄能和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佛坪抽水蓄能項目正以實際行動奮力書寫新時代綠色發展新篇章。
作為儲能和調節電網的特殊水利水電工程,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系統用電低谷時,機組從電網吸收電能將下水庫的水抽至上水庫,作為勢能存儲起來;用電高峰時,上水庫的水經過大壩排水管道從上游流到下游時,推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實現水的機械能和電能之間的靈活轉換,上、下水庫將水循環利用,對優化電源結構、改善電網運行條件、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推動電力體制改革發揮著重要作用。
項目攻堅 加速建設綠色“超級充電寶”
“我們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建一流理念貫穿于項目開發建設管理全過程,努力把佛坪抽水蓄能項目打造成為技術領先、環保高效的能源示范工程,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全面綠色轉型中邁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為推動佛坪縣綠色能源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陜西水電開發集團董事長李海鵬說。
通過移民安置、靈活就業等舉措惠及當地民眾生產生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帶動投資和相關產業發展。預計電站在建設高峰期現場施工人員可達3500余人,每年繳納稅費約3500萬元。電站投產后,每年可貢獻稅收約1億元。
此外,在項目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佛坪抽水蓄能項目全方位履行職能,從前期規劃到后續管理,精心謀劃,積極協調,嚴格監管,積極穩妥推動移民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用心、用情、用力為移民群眾服務,真正將發展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
佛坪抽水蓄能項目建成后,將承擔陜西電網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備用等任務,每年可促進消納陜西富余風電、光伏發電量約10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標煤消耗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78.3萬噸,有效提升陜西新能源消納,降低新能源棄風棄光率,為實現“雙碳”目標和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目前,佛坪抽水蓄能項目進廠交通洞完成洞挖1531米,占總長1875米的81.6%;1#、2#泄洪排沙洞進出口邊坡開挖,累計完成163730立方米,1#泄洪排沙洞邊墻頂拱、2#泄洪排沙洞底板混凝土澆筑穩步推進;機電設備采購,上、下水庫土建及金屬結構安裝工程標等重點招標項目按計劃實施。
科技創新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科技創新貫穿佛坪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每個環節。
佛坪抽水蓄能項目結合建設進度,依托機電設備、工程建設中的技術攻關開展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以校企合作、“科學家+工程師”項目等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從工程設計到土建施工等難題一度讓我們的建設進度受到一定影響。”項目技術人員說,“好在這些難題都通過技術創新得到了有效解決。”
在施工中,佛坪抽水蓄能項目提出了智能碾壓、智能機電和智能灌漿等創新技術,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干預,大幅提升施工精度、質量和管理水平;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施工區域封閉管理、視頻監控、人員車輛精準定位和安全行為識別;預留運行期智慧運營接口,實現從基建期向運維期數據的無縫對接,為電站運維期數據庫積累、數字化應用和智慧運維提供基礎支撐;搭建水情自動測報預警預報平臺,持續提高電站對水文情況的預報能力,確保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綠水青山 守護秦嶺生態基因庫
佛坪抽水蓄能項目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唱響“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全力描繪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優美畫卷。
“我們通過栽植樹木、播撒花草種子,達到環保恢復目標。應用‘藤本植物垂直綠化’技術,種植爬山虎、常春藤等植物形成立體綠網,繼而實現施工項目和綠色環境共生存。”佛坪抽水蓄能項目總經理馮萬林說。
佛坪抽水蓄能項目積極推動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對施工臨時占用的林地,采用“原位土壤回填+鄉土樹種補植”技術,對受工程直接影響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采取遷地移栽措施,對不受工程直接影響的保護植物采取就地保護措施。同時還采取人工增殖放流保護措施,減緩工程建設對魚類資源的影響。施工期通過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確保蓄水期生態流量的穩定,保護椒溪河流域的水生態環境,減緩對各種水生生物資源的影響。
這座矗立于秦嶺腹地的“綠色心臟”以綠能聚變,為陜西乃至西北地區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打造水電行業綠色標桿注入全新注解。
征程如虹不停步,中流擊楫再出發。佛坪抽水蓄能項目將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生產優、生態美、生活好”的定位,錨定“建一流工程,鑄示范項目,創標桿品牌”的建設目標,以實際行動加快工程技術創新,推動項目高品質建設,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注入綠色動能。(陳衡 彭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