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華為在上海發布的ADS 4(參數丨圖片)乾崑智駕系統,以“WEWA架構+L3級高速自動駕駛商用化”為核心突破,重新定義了智能駕駛的技術標準。該系統通過云端AI引擎與車端行為模型的深度協同,將端到端時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剎率減少30%,并首次實現高速場景L3級自動駕駛的規模化落地。以下從架構革新、安全升級、場景覆蓋、用戶體驗四大維度解析其技術內核。
一、WEWA架構:云端AI訓練重構智能駕駛范式
ADS 4的核心突破在于全球首個面向自動駕駛的“世界引擎+世界行為模型”(WEWA)架構。該架構通過云端AI引擎模擬生成復雜路況數據,實現“AI教AI”的閉環訓練,而非依賴真實路測數據積累。例如,其云端引擎可生成“鬼探頭”、雨雪天氣、施工路段等1000倍于真實場景密度的極端案例,使系統具備應對“長尾問題”的能力。
車端行為模型(WA)則整合視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模態感知數據,結合華為XMC數字底盤引擎,實現毫秒級響應與精準控制。在爆胎、濕滑路面等極端工況下,WA模型可提前0.2秒預判風險并觸發制動,130km/h時速下爆胎后仍能保持車道穩定。這一技術突破使ADS 4的駕駛決策更接近“老司機”的預判邏輯。
二、全維安全防護:從主動避險到極端工況冗余
ADS 4搭載的CAS 4.0全維防碰撞系統,構建了“全時速、全方向、全目標、全天候、全場景”的五維安全體系。其硬件配置包括:高精度固態激光雷達:最小探測精度達3cm,可識別懸空障礙物、溝渠等傳統傳感器盲區;分布式毫米波雷達:實現360°無死角覆蓋,探測距離超200米;艙內激光視覺傳感器:實時監測駕駛員狀態,支持失能輔助功能。
在功能層面,ADS 4首發多項行業領先技術:駕駛員失能輔助:當系統檢測到駕駛員突發疾病或疲勞時,可自動完成本車道停車、靠邊停車、燈語求援等操作;爆胎穩定控制:在130km/h時速下爆胎后,通過XMC底盤的扭矩矢量分配與主動轉向補償,確保車輛2秒內恢復穩定軌跡;路面自適應AEB:在濕滑路面以80km/h時速觸發制動時,仍能保持車身姿態穩定,避免側滑風險。
三、L3級高速自動駕駛:從技術驗證到商業閉環
ADS 4 Ultra旗艦版是全球首個通過高速L3級自動駕駛認證的系統,其核心能力包括:收費站ETC無感通行:支持車輛自主完成繳費、抬桿、駛離全流程,通行效率較人工駕駛提升40%;跨場景無縫銜接:從城市道路到高速路段,系統可自主切換駕駛模式,無需人工接管;泊車代駕VPD 2.0:支持跨樓層泊車、代客充電,預計2025年6月覆蓋全國10萬個停車場。華為已完成累計6億公里的高速L3仿真驗證,并聯合中汽中心發布《高速L3自動駕駛安全白皮書》,明確責任劃分與風險兜底機制。例如,在系統接管期間發生事故,華為將通過“智能駕駛責任險”承擔全部賠償,打消用戶對L3級自動駕駛的信任顧慮。
四、用戶體驗躍遷:從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間”
ADS 4通過軟硬件協同,將智能駕駛從“功能堆砌”升級為“場景化服務”:車位到車位(P2P)2.0:從家門口到目的地車位全程無斷點,支持閘機自動啟停、環島自主通行,復雜場景通過率達99.5%;泊車無憂權益:用戶可遠程召喚車輛,系統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并泊入車位,全程耗時不超過3分鐘;智能座艙融合:與鴻蒙HarmonySpace 5.0深度協同,支持語音指令控制泊車、充電預約等功能,例如用戶可通過語音說“把車停到B2層3號充電樁”。
結語:智能駕駛的“中國方案”引領產業變革
ADS 4的發布標志著智能駕駛進入“全場景自主”時代。其技術路線既非特斯拉的“純視覺激進派”,也非傳統車企的“漸進式改良派”,而是通過“云端AI訓練+車端硬件冗余”的組合拳,實現安全與效率的平衡。目前,華為已與國內80%主機廠達成合作,覆蓋轎車、SUV、MPV等全品類車型,未來將通過“周周有更新、月月有新車”的迭代速度,推動L3級自動駕駛從高端市場向主流市場滲透。正如華為車BU CEO靳玉志所言:“智能駕駛的終極目標不是替代人類,而是讓駕駛更安全、更自由。” ADS 4的商用落地,或將加速這一愿景的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