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不是放兩個環會更牢固?”
“曼月樂容易掉,那我能不能加一個吉尼環一起放?”
這類問題,在不少子宮腺肌癥患者就診過程中都曾出現。面對“怕掉環”的真實焦慮,有些醫院采取了曼月樂聯合吉尼環固定術的方式,試圖通過物理疊加來提高宮內穩定性。
但在越來越多的實際案例中,臨床醫生逐漸發現:
“不是越多越穩,而是越復雜越容易出問題。”
北京婦科專家、協和教授孫愛達親傳弟子肖萍主任指出,雙環固定表面上看是加強,但本質上增加了結構干擾、診斷模糊、取環復雜、藥效受限等一系列潛在風險:
結構干擾加劇:吉尼環為金屬裝置,曼月樂為藥物釋放系統,兩者尺寸、形狀不同,宮腔空間有限,疊加使用常導致器械“擠位”,反而容易刺激子宮收縮,引發排異。
診斷難度上升:患者術后出現出血、疼痛、感染時,醫生往往難以判定是哪一環造成,增加不必要的B超、宮腔鏡反復檢查和操作成本。
藥效釋放干擾:部分研究指出,金屬環存在干擾藥物擴散路徑的可能性,可能影響曼月樂的治療效果,尤其對腺肌癥、內膜病變的藥物干預不利。
取出操作復雜:若后期需取出曼月樂或吉尼環,一旦兩環纏繞或位置錯位,操作時間延長,患者疼痛感增加,甚至需二次宮腔鏡操作。
“其實患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放兩個’,而是‘放一個不會掉的’。”
正是在這種思路指導下,肖萍主任帶領保宮團隊研發了國家專利級“非縫合曼月樂固定術”,徹底擺脫了縫線和雙環結構,只通過結構性卡位設計實現單環穩固固定。
該技術亮點包括:
? 不縫線、不宮腔鏡、不聯合其他器械,僅用曼月樂即可完成固定
? 操作時間短,僅需10分鐘,術中幾乎無痛
? 適配各種子宮結構,包括術后腺肌癥復發、子宮增大、宮腔變形等高難度人群
? 數百例術后脫落率為0,患者滿意度極高
更重要的是,為患者提供安全感,肖萍團隊還簽署《兩年不掉承諾書》,脫落免費重上,將技術責任化作服務承諾。
“我做過雙環,上環當天就感到壓迫不適。現在只做了非縫合固定術,術后感覺輕松多了,連出血都明顯減少。”來自廣州的患者張女士如是說。
專家總結道:“治療宮腔問題,結構清晰、路徑單一,往往比復雜疊加更安全。非縫合固定術不是加法,而是用最科學的方式做減法。”
在宮腔治療技術不斷演進的今天,從“多”轉向“優”,從“縫”轉向“卡”,不僅是器械設計的進步,更是對患者體驗和診斷效率的系統性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