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學君,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一項近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仙女座星系不對勁,它挑戰了我們的宇宙學。好的,咱們不說廢話,這就開講。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距離我們大約254光年,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其直徑約為22萬光年,擁有的恒星數量可達上萬億顆,在觀測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我們僅憑肉眼就可以在地球的夜空中看到它。
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就發現仙女座星系擁有不少的衛星星系(satellite galaxies),但由于觀測水平的限制,科學家對它們的了解其實并不多,直到進入21世紀后,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得以展開。
實際上,此次研究的對象正是仙女座星系的這些衛星星系,根據介紹,此次研究還包含了多個此前沒有被觀測到的衛星星系。
在經過深入的研究后,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分布得很不對稱——在它們之中,有超過80%的衛星星系都集中在天球上大約107度的范圍內,而且這個密集區域恰好指向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如下圖所示,箭頭所指方向即銀河系)。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衛星星系應該是仙女座星系在過去捕獲到的矮星系,或者是被仙女座星系吞噬掉的一些小星系留下的“碎片”。
而根據科學界普遍認同的主流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Lambda-CDM model),這個“捕獲”或“吞噬”的過程應該是相當混亂和隨機的。
從理論上來講,來自宇宙不同方向、經歷了不同“捕獲”或“吞噬”歷史的衛星星系,最終圍繞著仙女座星系穩定分布時,應該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大致均勻、接近球狀的形態,所以仙女座星系的實際情況,就顯得極不尋常。
為了量化這種不尋常程度,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ΛCDM模型的宇宙學模擬,結果發現,模擬中出現類似仙女座星系這種極端不對稱分布的概率低于0.3%。
但這還沒完,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還有另一個極不尋常的特征:差不多有一半的衛星星系都分布在一個“薄而旋轉”的平面上,類似于行星繞恒星公轉的軌道平面。
(↑圖中的圓形表示位于平面上的衛星星系,三角形則沒有在這個平面上)
需要知道的是,這樣的分布在ΛCDM模型的模擬中同樣極為罕見,而此次研究表明,像仙女座星系周圍這種包含眾多成員且如此扁平的結構,在模型預測中幾乎不可能存在。
研究人員表示,仙女座星系的這些衛星星系,同時出現了兩種極不尋常特征,而這樣的“組合”,在主流宇宙學模型框架下,很難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
例如我們可以猜測,這些衛星星系可能并非單獨被捕獲,而是在早期宇宙中,沿著“宇宙網”的纖維狀結構,以一個緊密的星系群形式“組團”墜落到仙女座星系的引力勢阱中,但這種結構如何在隨后數十億年的時間里不被瓦解而保持穩定,仍是現有理論難以解決的問題。
又比如說,我們可以猜測,這可能是銀河系的引力造成的,但分析結果表明,銀河系的引力不足以對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造成如此顯著的影響,除此之外,銀河系的引力也無法長期維持它們的這種奇特的分布。
也正因為如此,仙女座星系才被認為不對勁,它挑戰了我們的宇宙學。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的研究仍在進行之中,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科學家能夠揭開其中的奧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