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服務型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企業內部管理卻未能跟得上法治的節奏,不乏因為用工管理不善引發的糾紛。近期,泰州市海陵區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因用工不規范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
一、入職迷霧:當“漫不經心”的管理竟是“潛在地雷”
2023年7月,父親帶著21歲小關到順利公司,與公司負責人說:“孩子剛畢業,先在這兒鍛煉鍛煉,等穩定了再簽正式合同?!惫纠习宄?傸c頭應允。
就這樣,在沒有規范的入職流程,沒有明確的崗位職責,甚至連工資標準都是“到時候看情況”的狀態下,小關開始了工作。
在接下來的四個月里,考勤機記錄上下班,請假只需微信通知一下,工資是每月固定的一筆轉賬,扣款則是公司自行判斷。
2023年11月后,小關便不再來上班。常總對此并未多想,直到2024年年初,她突然收到了勞動仲裁出庭的通知,但是,自己不過就是招了個實習生,怎么就成了正式員工了?經過仲裁,常總被要求承擔由于不簽訂勞動合同帶來的一系列法律責任,但她對此結果并不服氣,于是訴至法院。
二、法庭交鋒:用“證據說話”解讀勞動關系的“法律拼圖”
公司試圖用《畢業生就業協議書》證明雙方只是實習關系,卻被法官一語點破問題核心,即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雙方實際履行了勞動權利義務,符合勞動關系本質特征的法律關系,就可能構成事實勞動關系。
本案中,社保繳納記錄是事實勞動關系的“隱形身份證”,連續五個月的社保繳納記錄清晰地證明了雙方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盡管小關多次請假,公司卻無法提供合法的考勤扣款依據。不簽勞動合同、無人整理考勤機記錄、不打印工資明細,這些用工管理的疏忽導致的風險終于引爆。
最終,法庭判決順利公司支付小關雙倍工資差額及違法解除補償金共計1.4萬元。
三、法官支招:用“規范管理”打造企業的“金鐘罩”
管理混亂、制度缺失是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硬傷”。如何規避這些問題,承辦法官釋法明理的同時,也對小微企業提供良策,開具了“藥方”。一是勞動合同模板化,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讓合同成為雙方的保護傘;二是考勤工資確認制,讓員工每月簽字確認考勤,工資條注明扣款明細,規范的管理能避免大多數糾紛;三是落實管理制度,建立企業管理制度并讓員工學習確認,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四是樹立證據意識,將口頭溝通轉化為書面記錄,把模糊約定落實為具體條款,法律只認白紙黑字,管理越隨意,風險越高。
最后需要提醒小微企業老板,知法、守法、用法,才會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文稿 丁 慧
排版 蒼 菲
審核 吳嘉臻
海陵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