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于婷 江蘇鹽城攝影報道
海風吹動蘆葦蕩沙沙作響,鹽城黃海濕地的草叢、沼澤一望無際。夕陽西下,泥灘上的麋鹿蹄印清晰可見。鶴舞鹿鳴,這種消失已久的景象,在這片土地上又重新登場。
荷蘭花海
4月23日下午,“改革開放勇突破 綠色低碳當先鋒——全國重點媒體鹽城行”活動來到了鹽城市大豐區。在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追趕麋鹿的足跡,在荷蘭花海邂逅“打卡”郁金香版日落大道,探索“花經濟”與麋鹿種群復壯過程中的“鹽城經驗”。
39頭麋鹿從英國回家鄉
復壯種群創下三個“世界之最”
今天黃海之濱撿到的一粒沙,也許源自一萬年前的唐古拉山脈。
現代地理學研究顯示,黃海的這片灘涂濕地,曾經歷海、陸、江、河漫長的乾坤挪移。古黃河曾由此東流入海。歷經千年沖刷,大片泥沙在潮流作用下逐漸形成大大小小的沙洲。長三角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就在此。丹頂鶴、麋鹿、勺嘴鷸(yù),是鹽城的“吉祥三寶”,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曾經的鹿王
麋鹿是中國獨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在中國生活數百萬年。卻經歷了種群數量的銳減,20世紀初,麋鹿在中國絕跡。1986年,39只麋鹿從英國重返黃海之濱,回到它的原生地。它腳掌寬大,側面有發達的懸蹄,適合在泥地行走。腳趾之間長著用來游泳的腱膜。它的尾巴很長,可以用來轟趕濕地的蚊蟲。它的臉也有些長,可以吃到水下的食物。馬面、鹿角、牛蹄、驢尾的組合也讓它得名“四不像”。
麋鹿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30多年的有效保護,使麋鹿種群數量達到8216頭,占全世界近70%,其中野外種群3553頭,且創下了三個“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孔雀
隨著種群的復壯,麋鹿的“朋友圈”也不斷擴大。
在保護區內,和麋鹿一起生活的還有287種鳥類,包括丹頂鶴、白頭鶴、小青腳鷸、黑嘴鷗、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禿鷲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
300個品種、3000多萬株
郁金香花海持續點亮“花經濟”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詩人李白在《客中作》中留了唐代就有郁金香栽培的記錄。據植物學家考證,酒中加入的正是中藥材“郁金”。
郁金香這個被很多人誤認為進口名花的品種,最早主要生長在中亞東部帕米爾高原,以中國新疆的天山山脈和阿萊山脈為中心。1593年,郁金香首次傳入荷蘭,被種植在萊頓大學植物園。
這個春天,江蘇鹽城,荷蘭花海以“頂流”之姿,火遍全網。荷蘭花海種植有郁金香300多個品種,3000多萬株,是國內連片種植郁金香面積最大、品種最多、形態最美、業態最全的“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被國際郁金香峰會評為“世界郁金香最佳景區”。
荷蘭花海
今年,荷蘭花海新引進一批稀有品種的郁金香,如多頭郁金香(糖果俱樂部、烈火俱樂部等)、鸚鵡型(粉鸚鵡)和飾邊型郁金香(粉色魔力)等,這些稀有品種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成為景區內備受矚目的網紅打卡點。
荷蘭花海
此外,大型風車、大提琴、巨型草帽等超出片的打卡點,也是游客爭相拍照的必打卡點位。園區內的中韓美食市集、吹吹風市集等互動體驗項目,匯聚了30多種特色產品。
“太美了,我們看到了大片的郁金香、繡球花、石竹等,真的很漂亮,我非常喜歡。”從廈門來到鹽城的海西晨報社副社長廖桂金在看完荷蘭花海后點贊道,這里不僅將花卉之美充分展現了出來,更是把美創造出了經濟價值,把綠色轉化為經濟效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