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界河”到“一家親”
——聊城市打造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橋頭堡”
泰嵩兩岳峻,魯豫一河鄰。
“山東省里有個河南縣,河南縣里有個山東鎮,山東鎮里有個河南村,河南村里住著山東人……”在莘縣、范縣交界當地流傳的一首民謠,形象描繪了魯豫毗鄰地區既關系密切又涇渭分明的情狀。
當“行政邊界不再是發展邊界”成為共識,當地緣“好鄰居”變成發展“一家親”,當“山河”攜手同行、共啟新程……魯豫毗鄰地區首次聯席會召開之地——聊城,正以破圈、跨界之姿,踩著合作新拍,書寫協同新章,打造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的“橋頭堡”。
藍色火苗閃耀民生突圍
金堤河,黃河下游一級支流,也是魯豫兩省、聊城濮陽兩市的界河。梁山好漢“菜園子”張青的故里——莘縣櫻桃園鎮張青營村,就在金堤河畔。
金堤河
本就不大的村子,被河道攔腰分成南北兩半兒。村民段存嶺,住在金堤河以南,雖是山東人,卻生活在河南地界。當河北岸的鄉親們開始用上市政電、自來水時,生活在河南岸的他卻只能另外扯電、打井喝水。
金堤河南岸,有著莘縣19個村莊、6000余戶群眾。他們同段存嶺一樣,不同程度地面臨用水、用氣、上學、看病等不便問題?!昂觾砂兜泥l鎮、縣一直在談協調、談合作,但就像一鍋灶臺上的水,一直在咕嘟,始終沒燒開?!绷某鞘腥舜蟠?、櫻桃園鎮谷疃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瑞杰一直在基層任職,他發現,民生斷點問題在河兩岸尤為突出。
轉機,始于兩地人大代表的“跨界行動”。去年11月20日,聊城市人大常委會和濮陽市人大常委會正式簽訂《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助力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框架協議》,共同啟動跨省人大代表聯絡共建行動。
很快,8處魯豫毗鄰地區人大代表交流聯絡平臺,就在聊城莘縣及濮陽市范縣、濮陽縣的鄉鎮扎下了根。
“每周三,聯絡平臺就會安排兩名人大代表進站,接待群眾,收集意見,縣級人大常委會定期調度、轉辦交辦,并監督落實?!陛房h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俊蒙介紹。
經兩縣研究磋商、積極協調,莘縣4個鎮2萬多名群眾用上了范縣的水電,并實現了義務教育就近入學、醫??缡±U費報銷。
無獨有偶,在金堤以南,陽谷縣十五里園鎮鄭街村有1400畝耕地,存在行政區劃外省級“飛地”現象。如今,經與濮陽市臺前縣城關鎮協商共建,八里廟閘投入使用,控制放水量,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生產生活問題。
如今,當段存嶺擰開爐灶,看著藍色火苗躍動,他真切感受到,南岸北岸“兩片天”的日子終于過去了。
一區多園見證產業共舞
古云鎮,位于莘縣最南端,幾乎被河南包圍。在思考自身發展路徑時,該鎮黨委書記吳文國已習慣將河南濮陽市范縣、濮陽縣的產業布局考慮在內。濮陽是中原油田所在地,帶動起魯豫邊界多個化工產業園區;莘縣鹽礦資源豐富,也帶動起一大批鹽化工企業。兩地企業往來密切,互有投資。在古云鎮附近,已初步形成化工產業集群。
莘縣華祥鹽化有限公司
坐落在古云鎮的莘縣華祥鹽化有限公司,是鹽化工產業鏈上游企業,其生產的氯氣、氫氣、燒堿等是基礎工業原料,廣泛應用在造紙、印染、醫藥、建材等眾多行業領域。縣人大代表、公司總經理魏祿聚粗略數了數:“僅范縣王樓鎮濮王化工產業園里,就有8家企業的基礎原料是我們提供的?!?/p>
先前,盡管企業間一直有合作,但由于行政邊界的存在,企業還是在不經意間被劃歸為不同的利益主體,進而誘發人才、資金、項目等的爭奪。
隨著跨區域發展機制的不斷順暢,大家的想法發生了轉變:“攜手才能共進……”
“我們和濮陽市王樓鎮、柳屯鎮多次探討,建立了三鎮化工領域人才共享合作機制?!惫旁奇傸h委副書記謝村介紹道,新機制下,三地黨委、政府監督,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招引的人才在企業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共同使用,讓有限的人才最大限度發揮價值。
在企業層面,政府搭臺組織起了跨省企業家聯誼站。通過聯誼站,華祥鹽化與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濮王化工產業園內的企業簽訂液氯、燒堿長期采購協議,年增收6500萬元。
目前,莘縣、范縣、濮陽縣正依托莘縣古云化工產業園、范縣濮王化工產業園、濮陽縣戶部寨化工園區,按照“一區多園”的合作模式,探索打造魯豫省際高端化工產業合作區,推動產業鏈原料互供、資源共享、產業共促。
產業相融,協同釋放新勢能!聊城市推動莘縣與范縣、陽谷縣與臺前縣建立跨地區協商會商機制、聯合執法機制,成功解決跨省、跨縣“飛地”的歷史遺留問題,積極探索“飛地經濟”,建設“共管產業園區”。
一哨雙響暢通流域之治
嶄新的柏油路、挺直的法桐樹……4月7日,陽光照耀下,金堤河河水依依,碧波蕩漾,南小堤不時有行人穿過。
金堤河畔
回想起先前范縣啟動南小堤工程時的情景,莘縣櫻桃園鎮人大副主席張安群頗有感慨:“工程涉及我鎮15個村莊的清障工作,我們積極開展群眾工作,最終,協助范縣拆除了7座養殖棚、11間房屋,清理樹木1.2萬棵,遷移機井30眼,遷墳80余座……”
聊濮毗鄰地區地緣相近,水系相連。南小堤,讓范縣防洪又多了一層保障。
過去,由于兩地治理不同步,金堤河河道淤積、行洪能力減弱等問題突出,每逢汛期,沿河居民都提心吊膽。
莘縣與范縣加強合作,對金堤河12公里河道進行清淤,重建金堤河姬樓段危橋,建設鋼壩閘,有效提升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和河道防洪能力。同時,莘縣櫻桃園鎮、范縣城關鎮還將挖出的淤泥就地培堤,新增沿河耕地800余畝。
自此,“水患河”成了造福周邊群眾的“幸福河”。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經魯豫大地,將兩省緊密相連。在市級層面,圍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跨省水利事業發展、邊界河湖管理保護合作、毗鄰地區濕地生態協同保護等,聊城市與濮陽市簽訂多項協議,建立生態環境聯合執法機制,開展重點企業聯合監管。
一紙協議,跨越邊界,激蕩起攜手向前的千層浪涌。
從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共同守護,到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的暢通無阻;從產業鏈跨區域協作的深度融合,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不斷完善,再到民生領域合作的持續推進……江北水城、兩河明珠——聊城,這座見證著歲月流轉的千年古城,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正展現出無限向上的發展動能。
當“聊城熏雞”遇上“濮陽壯饃”,碰撞出的,不僅是味道,更是無限可能……作為山東省西通內陸、北接南聯的橋頭堡,聊城市正以開放互通、共融共進的心態和作為,不斷續寫著區域協同發展的精彩故事……
(轉自《聊城日報》,作者:賈新偉 王保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