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車展上,MG品牌以“YOUNG FOREVER”的永遠年輕理念為全新主張,再次向市場宣告其對年輕化的執著。然而,當“年輕化”成為汽車行業的標準答案時,MG如何跳出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答案或許藏在其百年基因與創新機制的融合中。
對此,《一品汽車》也就品牌發展話題,與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總設計師邵景峰、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钘、MG品牌事業部銷售運營總監陳天榮以及MG品牌事業部市場板塊負責人閆杰等高管領導,進行專訪,探討這家百年車企要如何永遠年輕。
01
品牌傳承:年輕不應只是標簽,
而是血液
Part One
事實上,自1924年誕生以來,MG始終與速度、激情、創新緊密相連。從MGB到Cyberster(參數丨圖片),從“為愛沖動”到“浪漫上不封頂”,MG的年輕化并非簡單的營銷口號,而是通過產品與文化的雙重滲透完成的。正如周钘提到的,和許多新品牌不同,MG的年輕是有傳承的。這種傳承體現在產品線上,小巧的MG3、動感的MG6、開創中國跑車先河的Cyberster,每一款車型都在用設計語言與性能參數詮釋年輕的內涵。
回首全球汽車發展史,《一品汽車》認為,沒有跑車的MG是不完整的,正如沒有激情的青春只是時間的流逝。而本屆車展,MG帶來的新電動跑車也同時頗為吸睛,設計大師卡班藝術版Cyberster Black、MG Cyberster 2026款在設計、舒享、性能等方面迎來全面升級。新增鳶尾青、安第斯灰兩種車身顏色,以及紅黑和灰白兩種內飾配色,并將原環繞駕駛艙的黑色飾板升級為車身同色噴涂工藝,帶來更多元、更具整體性的視覺感受。此外,全新的底盤調校,帶來更好的車身姿態控制,完美平衡極限賽道性能與日常通勤舒適性。
同時,周钘對《一品汽車》提到,作為中國第一款真正的跑車,Cyberster意義重大。我們經常用三個“之作”來總結Cyberster,那便是MGB的精神續作、MG品牌百年的獻禮之作以及中國跑車的開山之作,甚至Cyberster名字本身也極具深意,Cyber時代的Roadster。
有了這樣的產品,MG才可以說在中國人手中迎來復興。人們說到跑車就會想到保時捷911,而在新能源時代,我們希望大家一提起跑車,就想起MG Cyberster。這既是我們的愿景,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如果GTS硬頂版能做到1.8噸級別的輕量化,再輔以高壓架構、高轉電機、小轉向比、限滑差速器,是不是可以在圈速上和SU7 Ultra掰掰手腕。
02
機制革新:開門造車,
讓用戶定義產品
Part Two
事實上,MG的“YOUNG FOREVER”并非空中樓閣,其背后是“開門造車”戰略支撐。傳統車企的產品開發往往從工程團隊主導,市場部門在后期介入,導致用戶需求與產品脫節。而MG通過GTM(Go-To-Market)模式重構流程:市場團隊從產品立項階段便深度參與,將用戶、媒體、經銷商的建議直接融入產品定義。例如,2024年Q1溝通會上,MG提前向媒體展示兩款2026年上市的重磅車型并采納反饋,這種“未上市先迭代”的機制在業內堪稱顛覆。
值得一提的是,據《一品汽車》了解,2023年用戶調研顯示,MG車主中30歲以下占比達67%,顯著高于行業平均的52%。 為了與更多年輕用戶同頻共振,本屆車展上,MG首款“方盒子”Cyber X的亮相引發熱議。對此,邵景峰強調,Cyber X是“設計增量”而非顛覆,其目的是拓展用戶邊界,而“方盒子”車型如路虎衛士、坦克300的女性用戶比例普遍超過40%。通過硬朗造型與智能化配置的結合,MG試圖打破性別壁壘,同時以多元化設計滿足全球市場差異化的審美需求。
在《一品汽車》看來,年輕化的終極目標不是討好某一代人,而是構建一種跨越性別、地域、文化的精神共鳴。Cyber X的硬核設計與智能化內核,正是MG對年輕無界的實踐。
03
產品規劃:電動化、智能化
與跑車圖騰的三重奏
Part Three
在“淘汰賽”白熱化的中國車市,高舉永遠年輕大旗的MG選擇以“電智化”為核心,構建差異化產品矩陣。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45%,中國為38%,MG海外銷量中新能源占比超60%。
談及品牌未來發展之際,俞經民明確表示:“未來在國內市場,MG不會再開發新的純燃油車。”這一決策背后,是MG對行業趨勢的精準預判。2025年一季度,MG新能源車型占比僅為10%,但到2027年,其產品矩陣將全面轉向電動化,覆蓋A/B/C級轎車與SUV共6款車型,形成“2×3”產品矩陣。
而在智能化維度,與OPPO的合作被視為MG智能化戰略的關鍵一步。其通過“全生態、全場景、全優化”三大技術優勢,打造了行業首個兼容鴻蒙、安卓、iOS的智能座艙系統。首搭車型全新MG4以10萬元級價格帶實現“降維打擊”,其語音識別率近100%、控制延時小于150ms的性能指標,直接對標30萬元級競品。對此,《一品汽車》認為,當友商還在爭論手機系統誰更封閉時,MG已用開放生態將智能座艙裝進了用戶的口袋。
在終端布局上,MG選擇以“輕資產+重體驗”滲透下沉市場。陳天榮提出的“六大舉措”中,“零成本建店”與“社區店模式”尤為關鍵。通過投入7億元資金,MG計劃在2025年新增150家經銷商與150家車享家社區店,將服務半徑縮小至“用戶家門口”。
同時,MG的全球化戰略已進入“體系化輸出”階段。截至2025年4月,其海外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臺,覆蓋全球100多個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MG海外銷量中,歐洲占比52%,東南亞占比28%,南美占比15%。而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設置29萬元最低價格門檻,MG4歐洲售價則為26萬元,政策紅利顯著。此外,安吉物流34艘遠洋運輸船的交付,不僅支撐了MG的海外擴張,更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上汽大乘用車公司已經成立,這標志著MG進入“OEM化改革”深水區。通過整合研發總院、零束、海外出行等資源,MG得以實現“爆款產品”的規模化開發。例如,零束的智能化技術與研發總院的平臺化架構,將新車開發周期縮短30%,成本降低15%。對此,《一品汽車》認為,大乘用車體系不是簡單的資源堆砌,而是通過機制創新將技術孤島變為創新群島,很顯然,上汽與MG均在此體系下收獲頗豐。
從“出海探路者”到“體系輸出者”,MG的百年歷程恰是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的縮影。其年輕化戰略不是對潮流的迎合,而是對品牌基因的重構;其全球化布局不是簡單的銷量擴張,而是技術、物流、品牌力的系統性輸出。在新能源的賽道上,MG正用百年積淀的激情與新時代的智慧,書寫中國汽車的第二篇章,只不過這一次,主角不僅是市場,更是規則的定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