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風拂綠,林西縣搶抓春季造林有利時機,在南門外林場小大川作業區造林現場一片繁忙。一排排挖好的樹坑整齊排列,工作人員默契配合,一人扶正樟子松樹苗,一人揮動鐵鍬,將土壤回填進樹坑,隨即開澆水車的工作人員為新栽下的樹苗澆上“定根水”,一棵棵“綠色衛士”正式扎根林西開啟他們的固沙生涯。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西北部的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中,林西縣南門外林場負責的半拉山作業區 2600 余畝人工固沙工程正在施工。此次固沙采用草方格固沙方式,待固沙完成后,還將在草方格中間栽植小葉錦雞兒。這種植物根系發達,能扎入地下五六米深,成林后預計半拉山項目區植被覆蓋率將從治理前的不足 25% 提升至 65%,可有效遏制沙丘移動。
“以前風沙大時,一開春就黃沙漫天,種莊稼都受影響。現在沙固住了環境也好了,還能在家門口掙錢。我們種樹是150元一天,大概能干兩個月,一年多收入差不多4500元吧。自己家門口種的樹更珍惜,好好種好好管護。”新城子鎮半拉山村村民陸佳強說。 造林治沙不止生態惠民,更要帶動村民參與其中,項目實施過程中,南門外林場優先聘用周邊村民參與造林管護,春季造林季累計雇傭1200余人次。
“小大川作業區及半拉山作業區還有2987畝人工造喬木林,主要栽植的是樟子松,固沙抗旱效果好,易成活。”林西縣南門外林場場長武玉國介紹道。截至目前,該林場已完成人工造林4500余畝,栽植各類抗旱苗木30余萬株,其余工程預計還有兩天就能栽植完成,為了搶工期,項目從4月2日開工到完成預計20天,造林速度快質量高,確保苗木的成活率。
“這些新栽的苗木就像我們的孩子,得精心照料才能成活,栽植后也需要我們好好管護,樹苗才能保證成活率。”南門外林場護林員劉友介紹說。為了做好后續管護措施,南門外林場人工造林采取圍封措施共圍封13700延長米,還組建了30人的專業管護隊伍,進行動態管護,確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見效一片。
“我們今年防沙治沙采用造林治沙與光伏治沙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立地條件,采取不同方式,采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光伏發電與板下治沙協同發力;實行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給生態系統留足自我恢復空間。”林西縣林草局局長鮑艷利介紹。今年林西縣防沙治沙造林總面積約1.2萬畝,光伏治沙面積約0.7萬畝。在過去的幾年里,林西縣通過持續推進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林西縣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7.09%,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從植樹造林與光伏治沙工程的推進,從村民們低頭栽樹的背影里,從護林員每天巡查的腳印中,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這片土地正悄然地發生著變化。一棵棵苗木在科爾沁沙地邊緣織就綠色網格,一片片光伏板下的沙地慢慢有了綠意,如今的林西縣,風沙天越來越少,生態越來越好。這些扎根沙地的樹苗、草方格,還有參與治沙的人們,正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北疆筑起一道生態屏障,讓綠色在林西大地綻放新的光彩。(王春達、郭苗苗、韓婉婷)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