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鏈”正在助力企業出海。在近日舉辦的“錫知護新 法筑新程”專項活動中,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等7個部門共建的“出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鏈”正式啟動。這條以海外知識產權維權為發力點的服務鏈,會給企業出海帶來什么樣的助力?化被動防御為主動出擊,這條服務鏈串聯起各相關部門的服務措施織密安全網。透過鏈與網,可以看到:有主動上門的一對一法治體檢,幫助企業出海“強筋健骨”;有一本中英文雙語版手冊,幫助企業清掃知產“盲區”;也有一批人才的儲備,為企業解析“牌桌”規則。
01
“法治體檢”,提醒企業主動出擊
一張圖片,一個細節的失誤,在出海時就可能被訴侵權。無錫某企業在海外市場使用一張網絡上的迷彩圖片作推介,就突然收到了海外一家企業的律師函,原因是該企業對迷彩類產品注冊了相關知識產權。為了不被起訴,這家企業只好花錢和解。“海外不少地區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相當嚴格,而我們的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相對較弱,出海時容易遇到知識產權方面的困擾。”錫山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莫斯敏介紹。
“知識產權風險的特點是可預測性差、破壞性強、迅速解決的難度大,給企業的貿易安全帶來很大威脅。輕則利潤減少份額下降,重則禁止銷售失去市場。”無錫市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儲銘銘分析。
今年,新吳區人民檢察院在為2家企業“法治體檢”時獲悉,有一家智慧醫療設備制造企業,正經歷2起長達近10年的海外訴訟案件;另一家納米材料類企業,被一家英國公司起訴專利侵權,不久前剛被美國專利局“洗清冤屈”。“如果我們的司法保護更早介入,或者企業能夠更早提升專利意識,可以避免很多損失。”新吳區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張潤梅說。后續,新吳區人民檢察院將綜合考量企業潛在的知識產權風險、行業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知識產權現狀等內容,向企業提出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布局、維權等方面的建議。
知識產權類案件事后彌補代價大,企業要學會主動出擊。出海之前,企業最好及時委托專業機構或法務團隊,規避出海產品相關風險。此外,自己的技術要及時申請專利或商標,拓寬知識產權護城河。“但一些企業認為,申請專利需要公開,則會暴露企業的核心秘密,因此不敢申請專利。”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何敏分析。為此,專家建議企業可以通過申請技術秘密或商業秘密,避免公開。申請到了知識產權,不少企業考慮成本,未有效管理知識產權,容易“省小錢吃大虧”。“對于非核心的知識產權,可以考慮通過許可或轉讓的方式將資源盤活,而不是被動防守。”
雙語手冊,助力掃除海外知產“盲區”
02
“檢察官,下一次法治培訓什么時候來啊?”去年11月,錫山區人民檢察院為某智能制造公司提供上門普法服務,企業員工詢問前來授課的錫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吳瀟斌。該公司生產的扁線釘子設備躍居國內第一,正在籌備拓展海外業務,急需專業法律指導。錫山區人民檢察院了解企業訴求后,送法上門,為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出海前排查知產風險。
讓更多企業早日配好法律“武裝”。“錫知護新 法筑新程”專項活動中,集結著全市檢察力量編纂的《出海企業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手冊》首次亮相,8家無錫出海企業代表領取了《手冊》。“翻看目錄,這本書講得非常全面,從發放律師函、法院起訴等內容,幾乎是‘手把手’地教企業怎么做,回去帶領公司主管和法務認真學習。”一名企業負責人說。
《手冊》近300頁,分中英文雙版,涵蓋海外主要國家知識產權糾紛應急服務指南和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工作指引,以及美國、日本、南非、阿聯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風險防控提示。“這本書是根據我市出海企業的集中區域、遇到的高頻問題編纂的,中文部分借鑒了其他城市的已有文書,英文部分由全市檢察機關干警力量逐句翻譯。”儲銘銘說。根據計劃,無錫市人民檢察院將為更多企業發放《手冊》,提高出海企業的事前防范意識。
今年3月,新吳區12家企業收到了新吳區人民檢察院編制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控提示》,這本手冊結合新吳區企業出海相對集中的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幫助企業掃清出海目標國知識產權法律規定“盲區”,為企業建立和完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提供參考。新吳區人民檢察院還針對企業需求,結合海外維權專家咨詢團成員研究方向,編制了《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課程清單》,企業可根據需求選擇課程,專家按需提供專題講座。
03
克服短板,提升“牌桌”話語權
部分企業已經在海外的知識產權“牌桌”中坐了數年,積極嘗試掌握制定“游戲”規則的主動權。錫山區一家企業通過在柬埔寨等國家設立園區,帶動一批企業出海。然而,柬埔寨的法律建設不夠完善。在實地走訪企業中,錫山區人民檢察院提出建議:園區可探索約定適用的國內仲裁機構,化解具有管轄權的部分知識產權糾紛,助力園區更高效處理爭議,全力關注企業經營。
不久前,錫山區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前往駐園區企業進行法治交流,并為企業贈送《涉外典型案例匯編》等書籍。“在市、區兩級檢察院的支持下,我們的出海之路越來越順,這也為我們在其他地區投資增加了信心。”該企業負責人說。
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當前,我國熟練應用國際規則的知識產權類法律人才,相較于出海企業規模,供不應求。“這也是最高法以及最高檢近年來分外關注涉外人才培養的原因之一,只有擁有充沛的涉外人才力量,熟悉海外的規則才能‘玩轉’海外,我們在國際爭端中才能提升話語權,才能更好地助力企業揚帆出海。”莫斯敏說。
司法實踐中,地方機構正在著力克服這一系列短板。
2024年,新吳區人民檢察院牽頭,聯合法院、市場監管局、商務局、發改委等9個部門,成立全省首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檢察服務中心,搭建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平臺。該中心選聘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原副主任呂國良等10人組建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檢察服務專家咨詢團,咨詢團成員均長期從事海外法律研究,為轄區內100余家“出海”企業開展精準普法、個案咨詢。錫山區人民檢察院還與西南政法大學開展檢校合作,整合梳理部分國家法律資料,為出海企業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法律支持。
來源:無錫日報
【第2460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