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援引韓聯社4月23日報道,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23日表示,域內沒有任何國家愿在美中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也沒有國家希望看到美中戰略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韓國對華接觸在多個層面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報道稱,趙兌烈當天在出席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主辦的2025峨山全會時表示,韓方外交政策優先定位于牢固的韓美同盟,中方對此沒有提出異議。韓方對華接觸也契合“防止21世紀強國之間戰爭”這一目標。
趙兌烈(資料圖)
據環球時報道,23日,外交部發言人主持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據報道,中國警告韓國公司不要向美國軍事和國防公司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礦物的產品。中國政府向電梯、電力設備、電池、顯示器、電動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設備等行業的公司發出信函說,如果他們違反限制,可能會面臨制裁。外交部能否證實發送了這樣的信?有沒有細節可以補充?發言人對此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體情況,建議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詢問。”
在2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稱,韓國政府對中國在黃海地區設置漁業設施表達關切。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中方的有關立場。你提到的有關韓方相關的言論,我想表明的是,中方在相關暫定海域建造的是一個漁業養殖設施,中方的有關做法符合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不違反中韓漁業協定,同中韓海域劃界無關。中方愿同韓方一道繼續加強對話溝通,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趙兌烈(資料圖)
趙兌烈對目前的國際形勢感到擔憂。他表示支撐多邊貿易體制的是攜手實現共同繁榮的信念,而非零和博弈,這也是韓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如今這一國際秩序出現了裂痕。此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政府妄圖以關稅手段脅迫他國限制對華經貿合作,在國際上形成“孤立中國”的局面。但日本、越南、歐盟等多方都已經與中國進行了進一步的接觸和協商,甚至明確表示可以與中國“達成協議”、“擴大雙方的貿易和投資關系”。
韓國的矛盾立場源自其經濟與安全的雙重依賴。數據顯示,中國連續19年穩居韓國最大貿易伙伴,2025年1-2月雙邊貿易額達466.78億美元,半導體出口的60%流向中國市場。但5.3萬駐韓美軍的存在,又讓韓國在安全領域完全受制于美國。這種“經濟向左、政治向右”的撕裂,在尹錫悅政府身上尤為明顯:一方面配合美國對華半導體限制,另一方面卻因中國游客銳減導致濟州島免稅店銷售額縮水近半。
今年4月4號,尹錫悅彈劾案正式通過,這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總統,終究還是被罷免了。當前最有希望沖擊新任總統的,莫過于李在明,他曾經是最大在野黨黨首,還絕食抗議過尹錫悅政府,效果不說多好,娛樂性卻一直拉滿。總之韓國政壇目前能看到的情況是,在野黨同執政黨矛盾非常之大。在國家沒有強有力的新政府時,韓方想推進半導體產業改革,擴大整體投資,近乎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縱然推進該計劃,大概率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趙兌烈(資料圖)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中韓是不可分割的合作伙伴,良好的雙邊關系對兩國及整個東亞地區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全球局勢的不斷變化,如何通過合作共贏,避免沖突升級,是需要中韓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讓我們期待中日韓外長峰會議上,兩國能夠通過對話達成共識,為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在國際事務充滿變數的今天,新時代的外交智慧與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各國應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尋求共同發展的道路,讓國際關系更加和諧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