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海城打響了公交改革的“第一槍”!從2025年4月1日開始,海城的公交免費福利變了樣,除了70歲以上不變之外,60歲以上的人群的免費有了時間限制,這讓很多人開始憂心忡忡了。
海城公交改革打響“第一槍”!
其實政策總體來說是利好的,之前海城海城的公交免費只對70歲以上的老人有效,這次海城政府出手還是非常果斷的,一口氣把免費年齡從70歲下調(diào)到60歲,受惠人數(shù)立馬上漲十幾萬。
但從這新政策看,貼心的福利后邊藏著點“小計較”,老年人在免費時段不包含早晚高峰,如果老年人非要在這個時候坐車的話,還是需要掏錢買票的。
早上6:30到8:30和下午15:30到17:30這段時間,就得乖乖投幣或刷卡,這就讓很多大爺大媽心里有點不平衡,雖然擴大免費范圍是好事,但事實上這個限制條件卻讓人心里有點不舒服。
難不成老年人早上出門還要受限制不成?其實海城政府的考慮還是非常完備的,畢竟早晚高峰是上班族和學(xué)生的出行集中區(qū)間,交通的壓力很大,用這種方法也可以緩解一下當(dāng)?shù)氐慕煌▔毫Α?strong>簡單來說,免費是情分,錯峰是方法,社會平衡才是目的。
可以說海城這次改革還是非常符合當(dāng)?shù)氐膶嶋H情況的,2020年海城60歲以上老人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人口。算下來這次擴大免費乘車的人群將影響超過26萬老年人的出行,這個人數(shù)規(guī)模會直接影響海城每天公交車的客流分配。
原本早晚高峰時段到公交車已經(jīng)挺擁擠,上班族風(fēng)風(fēng)火火擠公交,學(xué)生們卡著點上車,老年人再一扎堆,車廂真就成“沙丁魚罐頭”了。
之前很多城市都在實行“全時段免費”政策,可是早高峰時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趟車超過一半座位被老年人占去,通勤族苦不堪言的現(xiàn)象。所以這次的新政明確將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分開了,老年人趕早可以,那就必須要付出點成本,至少可以公平分配社會資源。
市公交公司也迅速給出了大爺大媽們辦理公交IC卡的流程,凡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帶好身份證或居住證,在社區(qū)里通知好時間去辦理就行。
而對那些已經(jīng)在享受乘車優(yōu)惠的老年人也不用重新辦卡,系統(tǒng)直接調(diào)成免費模式就可以,一鍵升級是非常便民的,如果卡里的錢還沒用完,市公交公司也會在年檢時退還。
老年人清晨擠公交,亂象幾多?
話說回來,大爺大媽們清晨擠公交的現(xiàn)象早已不是新聞,一些老人早上五六點就出發(fā),趕到公交車站只為乘車去買便宜幾毛錢的菜,或趕在早晚高峰接送孫子上學(xué)。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舉動其實隱藏了不少隱憂,時間久了,一早一晚公交車就成了老年人群體集結(jié)的場所。
車上的年輕人也不敢跟大爺大媽搶座位,遇到脾氣急的老人,一個不滿情緒甩出來,整個車廂都會彌漫著一股硝煙味。
一些大中城市這種情況特別普遍,公交車一到站,車廂還未停穩(wěn)的時候,不少老年人就蜂擁而上,趕緊擠到門口準(zhǔn)備上車,開車慢一點不惜砸車窗拍門。
這樣不但讓上車的學(xué)生群體、上班族很為難,還影響了車上的秩序和安全,現(xiàn)在很多城市早晚高峰期間老年人出行比例占了大約三成。年輕人忙碌了一天本來就累得夠嗆,不僅在公交車被老人擠占,幼師還會面對幾句讓人不痛快的教訓(xùn),“小年輕不讓座,真沒素質(zhì)”。
聽了這話誰心理好受?可問題是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在道德綁架面前,很多年輕人只能無奈的被迫隱忍,要不就只能選擇提前下車換乘其它交通工具,實在是有點苦不堪言。
上了車和藹可親、慢悠悠的大爺大媽,一下車就直接變成精神矍鑠的“方世玉”,一個個都健步如飛,完全沒有在公交車上的老相,雖然去菜市場買幾個雞蛋也可以理解,但是老年人也應(yīng)該理解一下年輕人的難處不是嗎?
退休之后的時間是寬松的,早一點晚一點其實無所謂,就算是為了搶特價菜又能便宜個幾毛呢?可對上班族而言,他們的時間是真的耽誤不起。
前一刻剛在公司簽到,下一刻就會收到晚幾分鐘被記曠工的消息,這就是真實的“社會卷態(tài)”。
近年來這樣的沖突屢屢發(fā)生,一些公交司機直接建議大爺大媽們盡量避免高峰出行,可是這種行為卻引起了大爺大媽們的集體反對,矛盾沖突之下愈演愈烈。
有人建議干脆取消老年公交卡免費政策,反正老年人有退休金,也能承受一部分交通費用。還有人覺得出行的免費政策不該成為老人占據(jù)公共交通資源的理由,早晚高峰時段應(yīng)該完全讓出來給年輕人。
但是全盤考慮政策是不能一刀切的,尊老愛幼本來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整個社會對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和社會責(zé)任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所以公交資源的分配問題成了擺在很多城市案頭上的難題,有人開始呼吁多增加公交班次、鼓勵老年人鍛煉身體或干脆使用其它交通工具;甚至有部分網(wǎng)絡(luò)輿論提出引入國際上老齡出行友好城市的解決方案,可以給予老年人在非高峰時段出行額外獎勵積分制,積分可以兌換其它生活必需品。
聽起來似乎是兩全之策,但從全球來看依然沒有現(xiàn)成的一種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好模式,一切還得結(jié)合當(dāng)?shù)氐纳鐣h(huán)境仔細(xì)探索。
我國公交系統(tǒng)一路走來,先后推出過學(xué)生卡、愛心卡、老年卡,就是為了從社會層面關(guān)懷各個群體的,卻總是少了那么一點側(cè)重群體的調(diào)和劑。
面對資源沖突,不僅要均衡各類群體利益,更重要的是明確各自的時間和空間區(qū)間,那我們應(yīng)該如何解決這種代際沖突呢?
代際平衡必須站年輕人的隊?
在公交路權(quán)這方面,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矛盾是很難調(diào)和的,年輕人需要快節(jié)奏生活,大爺大媽們則享受慢節(jié)奏的福利。
這樣的平衡沒打好,社會生活一定會亂套,之前提到的錯峰出行只是開頭,最關(guān)鍵的問題還是如何解決老年人需求和年輕人出行的矛盾。
其實每個人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國家給老年人免費乘車福利的出發(fā)點是為了照顧他們的生活便利。
對社會來說,敬老愛老是優(yōu)良傳統(tǒng)絕不該丟,在大城市有不少年輕人能在職場拼搏的前提,是家里有爺爺奶奶們幫忙帶孩子,所以很多大爺大媽清晨必須得擠公交車接送孩子上學(xué),這么看起來占據(jù)公交資源也沒毛病。
但社會資源的平衡不僅是給老年人免費乘車的福利,也得保證公共交通能順暢運行,照顧到更多人,絕不能讓大爺大媽們成為免費資源的主力軍,也不該讓年輕人覺得自己就是個“被拋棄”的群體,甚至因為怕遲到寧愿擠地鐵或騎個小電驢去上班。
這種擠公交的現(xiàn)象究竟治不治本,重點還是在社會各類群體的需求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把所有壓力扔給年輕一代其實是不公平的,只會不斷增加未來的矛盾,現(xiàn)在我國老齡化正在加劇,公交領(lǐng)域只是老年人與年輕人“搶資源”的一個縮影而已。
不管是社區(qū)服務(wù)中心還是醫(yī)院掛號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老年群體數(shù)量增多,自然會搶占社會資源,年輕人承擔(dān)的壓力也一定會日益增長。
所以不管政策如何執(zhí)行,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于讓大家在各自的軌道上都能“行得通”。
所以這次海城政府出面開了第一槍搞改革是開了個好頭,這個問題我們規(guī)避不了,只有敢于迎接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公共資源再分配問題,城市交通系統(tǒng)運行這個“死結(jié)”才有可能徹底解開。
或許隨著錯峰出行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大家對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就能看出一條“分水嶺”。老年人在非高峰時間相對寬松的時段出行,自然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乘車便捷,而對年輕人來說,早晚通勤高峰期的“著急忙慌”也就不用再那么焦慮,城市運力你呢所以這寬松不少,這種自由度也就逐漸回歸了。
結(jié)語
尊重不該是從一個座位發(fā)展成的雙向不理解,老年人坐得舒適再從事,也要想想那種年輕人有時自我壓力已經(jīng)夠大。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要去讓這些群體協(xié)商分配,所有人都能在有限資源情況下不至于吃過量苦。
錯誤地在時間點扎堆搶占資源,單向地推動哪一方包容其實都不能算公平長遠(yuǎn)的解決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