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中國國防部消息稱,中國與埃及兩國空軍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埃及空軍基地組織代號為“文明之鷹-2025”的聯合訓練。
在前往埃及時,中國空軍機群采取“空轉+空運”混合編組模式,飛經多個國家,航程近6000公里,于4月15日完成全員全裝運輸。
這是中國空軍首次以完整作戰體系進行跨洲機動,也是中國一項精心策劃的舉措,旨在投射軍事力量,對外展示中國空軍的新戰力。
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空軍現代化進程的里程碑,有助于發展長途奔襲的技戰術,也標志著中國初步具備向中東進行快速戰略投送的能力。
在此次聯訓前的戰力投送中,中國空軍派出殲-10C/S戰機、運-20運輸機、運油-20加油機、空警-500預警機及直升機組成的混編機群,
通過新的混合編組模式,成功抵達遠在6000公里之外的北非國家埃及。
這一投送距離覆蓋6個時區,途中由運油-20首次在實戰化聯訓中為殲-10C提供跨洲際加油支持,使戰機續航能力突破航程限制,實現“洲際直達”。
而編隊中的運-20大型運輸機,除了裝載演習彈藥與人員外,還搭載了直升機,并為這次演習提供了后勤保障。
中埃“文明之鷹-2025”聯合訓練中國空軍出動的作戰編隊,包括空戰、預警指揮、遠程加油等核心機型,形成“戰斗機+預警機+加油機”的完整作戰體系。
據《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空軍此前從未有大機隊、成體系、跨洲際奔襲的行動,總體缺乏長航時飛行經驗,而這恰恰是美國等大國空軍的必備能力。
但這一次,通過中埃演習的組織與實踐,中國空軍飛行員體驗了在長距離飛行中跨時區、跨氣候的考驗,戰斗機也會接受不同條件下的可靠性檢驗。
這些經驗有利于解放軍摸索長途奔襲的技戰術問題,并為新型戰斗機的升級與發展提供參考。
而這次與中國空軍進行聯合演習的埃及空軍,是一支中東地區的強大空中軍事力量,
其空軍裝備融合美、俄、法等多國體系,裝備主要有美國的F-16、法國的“陣風”與俄羅斯的米格-29,但基本都是早期型號。
受困于以色列的原因,埃及空軍的上述機型,目前均面臨升級的巨大需求,但卻很難實現。
中國參演的殲-10C屬于四代戰機中的佼佼者,目前已裝備至少四個國家,
據說該機攜帶的霹靂-15導彈性能特別優秀,兩者優異的結合再獲得空警-500的支持,僅能吊打任何其它四代戰機。
分析指出,中埃“文明之鷹-2025”聯合訓練是中國與裝備西方空戰體系的國家聯合進行的空軍演習之一,可以充當中國空軍的磨刀石。
除了可顯著提升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之外,還能讓中國空軍深入了解外軍的裝備特點與技戰術,又可借機向外軍展示中國空軍的新裝備。
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遠程投送能力,足以證明中國已具備將“本土作戰能力”轉化為“全球投送能力”的硬實力。
這種能力不僅是中國軍事技術的突破,更是國際秩序變革的信號——中東地緣政治的鐵幕,開始融入中國因素。
(軍評陳光文于2025.04.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