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通訊員 何郁
“太感謝你了,王律師,幸虧有你們法律援助的幫助!”近日,網絡主播張某鵬致電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師王微,感謝她幫助自己拿到了確認勞動關系的判決書、駁回了某平臺對其的違約金索賠請求。
2023年10月,張某鵬與南京某網絡文化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合同》,約定其每月有效直播天數不少于26天,同時設定了單方違約需支付20萬元違約金等條款。2024年3月,張某鵬因個人原因停播,次月收到該公司要求支付2.5萬元違約金的律師函。在江寧區法援中心介入后,法援律師以“人身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為核心,提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實質性勞動關系認定。經法院審理,最終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因不屬于法定需支付違約金情形,該公司主動撤回起訴。
這起維權案例的成功,得益于江寧區司法局為新就業群體權益維護量身定制的“一攬子”公共法律服務舉措,通過豐富的法律資源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讓新就業群體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專業法律服務。
據了解,江寧區司法局依托“江寧司法”“小司普法課堂”等線上平臺,定期推送勞動報酬、工傷保險等法律知識、法治資訊及典型案例;位于江寧開發區的江寧區企業法律服務中心每月開展“企業開放日”活動,邀請企業走進法律服務產業園、涉外法律服務中心,由律師團隊現場解答法律問題;基層司法所則深入快遞站點、物流園區、重點商圈等場所針對性普法,發放普法宣傳品,開設法治講座,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心理輔導、就業招聘、安全教育等服務,提升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針對新業態企業發展需求,江寧區司法局開辟新型訪談欄目“法治進行時”,通過前期走訪調研鎖定就業群體關注的熱點法律問題,邀請資深律師結合“南京市法律援助十好案例”開展以案釋法,該欄目在“我的江寧”App開設專欄后,受眾群體超120萬人。在全省首創“法律援助站點矩陣”——于江蘇省零工市場設立專門法律援助站點,在開發區紫金研發創業園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分中心,在民營經濟協會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時開通法律維權“綠色通道”,對進城務工人員申請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等案件免予經濟困難核查,對群體性討薪案件實行“優先指派、優先辦理”機制。2024年以來,已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務93人次。
此外,江寧區司法局著力加強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目前已建成企業調委會42個、新業態調委會3個、商會調解組織10個、個人品牌調解室41家,配備調解員1816名。調解隊伍深入平臺企業、網絡園區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區域,了解法律服務需求,幫助化解矛盾糾紛。依托南京仲裁委江寧辦事處,在空港園區設立勞動仲裁聯系點,強化“援調結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勞動人事爭議法援工作站的前端過濾作用,引導當事人通過協商、調解等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切實降低維權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