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4月22日被賴清德緊急派往臺灣當局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斯威士蘭。表面上,林佳龍是去參加該國國姆斯瓦蒂三世生日宴會,實際上,背后的原因是斯威士蘭與臺灣當局所謂“邦交”關系亮紅燈,林佳龍必須“送禮到位”以“固邦”。
斯臺所謂“邦交”關系早就搖搖欲墜。臺媒最新報道稱,大陸正在“強力挖角”臺灣“邦交國”,大陸的影響力已經“攻入”斯威士蘭官方系統。這是賴清德急派林佳龍前往“固邦”的關鍵原因。
對賴清德而言,茲事體大。如果斯威士蘭與臺灣當局“斷交”,不僅意味著臺灣當局在非洲的“邦交”清零,而且它的轉向將意味著中非關系“大團圓”“全家福”的照片最后一塊拼圖完成。這對賴清德的打擊可想而知。
那么,林佳龍銜命前往斯威士蘭,用什么辦法“固邦”呢?當然是“金援”。林佳龍在社群平臺披露了,說他此行將與斯國國王“共同啟動戰略儲油槽工程”,并稱“這是斯國國王最重視的合作項目。”
這個項目是2023年9月蔡英文前往斯威士蘭“固邦”時簽署的3項“合作備忘錄”之一,也是耗資最大的項目。但由于臺灣給出的經費遲遲沒到位,項目也一直拖延,這令斯國很不爽。于是,林佳龍此行正式啟動該項目,本質就是“金元外交”。
問題是,這種“金元外交”只能是短期效應,斯威士蘭隨時都有與臺灣當局“斷交”的可能。
來看兩個數字。第一,斯威士蘭是非洲54個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國家。事實上,但凡從長遠利益出發的國家,都會選擇拋棄臺當局而與中國建交。隨著瑙魯與中國恢復外交關系后,中國建交國總數現在是增至183個。這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在非洲被普遍認可與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無法阻擋。
第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去年底一項民調顯示,有72%的斯威士蘭人民對中國大陸持正面看法。從雙邊經貿關系上來看,2024年中國大陸與斯威士蘭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127.91萬美元;而臺灣地區與斯威士蘭的雙邊貿易額只有為1270萬美元。
情勢已經很清楚,中國和非洲國家是互惠互利的伙伴,非洲國家與中國建交是長久受益的關系。
就臺灣當局而言,島內一般認知是,兩岸關系的位階高于臺灣當局所謂“對外關系”;若兩岸持續對抗,臺灣當局丟失“邦交”是必然的事。蔡英文執政8年,臺灣當局丟掉10個所謂“邦交國”,蔡英文坐穩了“斷交領導人”第一把交椅;目前臺灣當局僅剩12個所謂“邦交國”,在賴清德把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蓄意升高兩岸緊張的情況下,接下來臺灣當局再出現“斷交潮”,完全是有可能的。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